子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4章 漁陽鼙鼓破霓裳,開元帝師,子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才戰戰兢兢地問道:“力士,外面發生了何事?”
高力士從門外進來,對著漆黑的屋子道:“陛下,士卒譁變,諸軍圍驛,擒殺了楊國忠,懸首驛門。其子楊暄及韓國夫人同時被殺,虢國夫人和楊國忠的夫人裴氏趁亂逃走了。”
“這些年,楊國忠得罪太多人,太子李亨、宦官李輔國、陳玄禮將軍,他們都不會放過他的……”
驛中無燈,高力士看不清楚李隆基是什麼表情。
他只是靜靜地坐著,與同樣沉默著的楊玉環,在黑暗中無聲地對坐著,聽著外面此起彼伏的騷動。
過了一會兒,高力士又沉聲道:“陛下,外面六軍依然不發!”
“他們為何不發?”
“眾將士認為,楊國忠謀反,貴妃不應再侍駕!”高力士的聲音十分輕微。
話音未落,門外傳來了將士們粗獷有力的高呼聲:“陛下,楊氏一族禍國殃民,臣等請殺貴妃!”
忿忿不平的情緒猶如野火燎原,瞬間漫及到各個角落。
李隆基的心猛地顫抖了一下。
請殺貴妃的將士越來越多,連陳玄禮將軍也加入了請命的隊伍。
李隆基驟然驚覺,自己在位四十四年,已是七十二歲的高齡,哪裡還有力量與他們對抗?
由始至終,楊玉環沒有出聲,連一聲暗泣都沒有。
如果她因為害怕而啼哭了一聲,李隆基或許就心軟了。
他們默坐了整整半個時辰,誰也沒有出聲。
李隆基只能忍痛割愛,含恨下令。“力士,賜貴妃三尺白綾,你一定要輕柔點,不要弄疼她的玉頸。”
黑暗中,他的聲音是那麼蒼老,那麼無力,像一個沉痾不愈的久病者。
“哎!老奴遵旨!”高力士悄悄抹了一下眼淚。
沒有人敢說,是這位偉大的開元聖帝在位後期,怠慢朝政,沉溺享樂,大唐朝政腐敗,國事日非,導致了這場安史之亂。
他們把大唐王朝由盛轉衰,國力急跌而下的罪過,都加到了一個無辜的女子身上。
高力士親手引楊玉環入宮,又親手將她送上了歸程。“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她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三十八歲的某一天,為開元盛世的隕落,做了替罪的羔羊。
兵分二路。
太子李亨北上靈武,與支援關中的朔方大軍會合,組織反攻叛軍,被眾人擁立為帝,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
至德二年年初,安祿山被次子安慶緒所殺。
在白衣山人李泌的運籌下,朔方節度使郭子儀和河東節度副使李光弼等人,挫其銳,解其紛,又得回紇之助,成功收復了長安、洛陽。
大軍繼續向河東、河北挺進。
李隆基回到長安,立刻被幽禁在興慶宮中。
他的童年是在幽閉中度過的,誰也沒想到,到了人生暮年,又回到了幽閉的生活。
伺候他的,依然是龍武大將軍陳玄禮與內侍監高力士。偶爾,玉真公主會帶著舊時宮女和梨園弟子來看望他。
寧王李憲於開元二十九年薨逝於長安府邸。身邊,只剩下一位至親妹妹。
自己為父不慈,反噬他的是兒孫不孝。
晚年的他,在興慶宮裡獨居兩年多,夜夜看著一輪孤月升起,墜落在景龍池裡。每一個夜晚,都是淒涼又痛苦的。
昔日打過的羯鼓,吹過的玉笛,譜寫的曲子,統統收入到匣子裡,任它生塵積垢。
《霓裳羽衣曲》、紫微八卦舞成了亡國之音,再也沒有人唱過、跳過。
一聽到它們,李隆基就會想起驚天動地的漁陽鼙鼓,想起蜀中斜谷雨寺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