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8章 東廊君臣論三教,開元帝師,子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宋璟和蘇頲記起,聖帝天后黜唐立周之前,曾廢黜太上玄元皇帝尊號,舉人罷習《老子》,而改習《臣軌》。
蘇頲道:“陛下,中宗皇帝登基,重新恢復老子太上玄元皇帝的尊號,舉人停習《臣軌》,依舊例學習《老子》,但其間從未舉行過道舉考試。”
宋璟應和道:“大唐選拔人才,向來依賴進士和明經考試。道舉中落那麼多年,能否重新拾起來?”
“沒錯!若要以道家經典開科取士,必定要重置道學、重溫四子,舉送、課試、考評、命秩,每一項都是浩大的工程!”
“一切都慢慢來!”李隆基看出兩位宰相的憂慮,“朕推廣《老子》,不僅僅是為了理國、立身、亦是為了經邦國、序人倫、懲惡勸善,重塑大唐清平世界!”
澄懷道:“《老子》文約而義精,詞高而旨遠,可以理國,可以明道,可以立身,又可以為陛下采擢薦進人才,何樂而不為呢?”
“道舉在過去,只是進士和明經考試中的一項,等到機會成熟,朕想將其獨立發展成為一個科目,讓天下人再次掀起學習《老子》的熱潮!”
說罷,李隆基從狹窄的書架間遊弋而去了。
多年來尊祖崇老,大力發展玄元之教,眾臣明顯地感覺到,這位年輕的帝王身上,不知何時開始,多了一股翩翩神仙之氣。
陽春三月,紫微城裡桃紅柳綠,春光旖旎。
乾元修書院限時開放的訊息,傳遍了洛陽大街小巷。百姓如水赴壑一般,湧進紫微城裡。
澄懷正忙著指揮金吾衛禁軍,將楠木書架從乾元殿裡移出,依次擺放在東廊上。
“百姓馬上就要到了,請諸位小心碼放典籍,切勿損壞。”
“是!”領頭的禁軍響亮地回了一句。
一陣陣馥郁芬芳的花香襲來,澄懷不時地抬頭觀望幾下。
廊下,春池水漲,桃李爭妍。玲瓏的太湖石後,幾株牡丹富麗端莊,開出了幾分華貴氣質。
一樹紫藤緣木而上,條蔓纖結,屈曲蜿蜒,在長廊頂上披垂搖曳,一串串煙紫色的花穗點綴其間,望之煜然。
春光無限好,正是讀書時啊!
尚未佈置妥當,已有數十位布衣百姓蜂擁而至,見到那麼多藏書,無不驚駭。
他們聚集在書架前,找到自己心儀的典籍,便如飢似渴地翻閱起來。
百姓越聚越多,不一會兒,便將長長的東廊擠得水洩不通。
人群中,一位形容清癯,身穿秋茶褐色缺胯袍衫的少年郎君,在書架前捧著一本《老子通釋》,足足看了半個多時辰,一動不動。
澄懷走過去,恭謙有禮地施了一個叉手禮。
“福生無量天尊!貧道尹愔,道號澄懷,見小郎君久久捧著這本《老子通釋》,可有什麼高見?”
那人聽到澄懷的名字,立刻闔上書頁,看了一下題簽上“諫議大夫尹愔”幾個小字,將書置於書架上。
“晚生王維,初來洛陽。今日,聽聞乾元修書院對外開放,特地來趕個熱鬧。”
他回了一個叉手禮,聲音帶著些許稚嫩。
春風少年,舉手投足,一顰一笑,皆如林下清風,不沾染一點人間煙氣。
澄懷道:“原來是名盛京城的王郎君,失禮失禮!貧道的拙作,能入尊眼,實在是無上的榮幸!”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望族,才華早顯,十餘歲便精通詩書音畫,尤其擅長五言創作。
所作的詩歌工麗閒澹,詩禪交融,其清微之格,不輸陶謝之流。小小年紀,便在大唐詩壇獨樹一幟。
“剛才在書架上取了數本書,都是諫議大夫尹愔所著的《莊子通釋》《列子通釋》。晚生篤誠奉佛,很少看道家論述,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