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5章 李重福圖謀造反,開元帝師,子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高力士低噥道:“殿下似乎不愛穿黃袍,而愛穿絳紗袍。”
“每次看到黃色的袍衫,總會想起皇祖母。無論何時何地,她都穿著明豔豔的黃袍,或深或淺,繡著大朵大朵的牡丹,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所以,本宮不喜歡黃色的袍衫!”
“殿下膚色白,穿絳紗袍也挺好看的!”
高力士轉身取了那件絳紗四角葉紋袍衫為他穿上,再取了一根金鑲玉鞶革蹀躞帶,圍在袍衫外,扣好中間的黃金松鹿紋犀比。
“陛下改任譙王重福為集州刺史,他不是上表謝恩,表示馬上赴任去的嗎?”李隆基問道。
“天下總有不安分的人!譙王原本打算安心赴任去的,江州司馬鄭愔和洛陽一個叫張靈均的人,在他面前鼓唇弄舌,說他是先帝長子,應該繼承大統……”
“鄭愔原為吏部尚書,祖父做過縣尉,父親做過刺史,哥哥做過右拾遺。聽說他文采出眾,十七歲就中了進士。”
“才華是有的,但他長得臼頭深目、貌醜多須,這樣的長相,很難得到升遷。誰主宰朝廷,便依附誰,先後從屬來俊臣、張氏兄弟、武三思、韋庶人,才得以升遷。”
李隆基嘆道:“此人和武三思一樣,不過是個投機客罷了!”
高力士道:“鄭愔仗著韋庶人信任,與崔湜貪贓枉法,肆意妄為,在名額以外授官,嚴重破壞了吏制。去年,被中宗皇帝貶為江州司馬。”
“一幫自命不凡的人湊在一起,總想幹點大事。他們肯定認為,我們父子雖有討平韋氏的功勞,不該越位居上!”
“在鄭愔和張靈均的鼓動下,譙王對陛下即位,極為不滿,於是,策劃了這場起兵。”
鄭愔赴江州就任,經過均州時,結識了張靈均。他們暗中攛掇李重福舉兵反韋,未來得及動手,韋氏一黨就被李隆基消滅了。
他們反對的目標又從韋氏轉為李旦。
張靈均只是一介草民,名不見經傳。
他獻計說:“大漢時期,太尉周勃聯合丞相陳平等人,誅滅諸呂,迎代王劉恆進京繼位。現在,東都洛陽的百官士庶,都希望殿下前去,殺掉留守,擁兵西取陝州,東取河南河北,天下就可傳檄而定。”
三人一拍即合。
鄭愔自任為左相,掌管內外政事;張靈均為右相、天柱大將軍,掌管軍事,其餘人分別授任官職,組成了一個小朝廷。
李重福先派戶奴王道趕到東都洛陽,暗中招募勇士,然後和張靈均等人從均州乘驛,向洛陽進發。
景雲元年八月十五日,他們抵達洛陽,假傳敕旨,昭告天下,宣佈自己奉先帝遺詔,登基為大唐天子,改元“中元克復”。
妄封李旦為 “皇季叔”,溫王李重茂為 “皇太弟”。
他們在天津橋集聚數百人,持械待命。
侍御史李邕發現李重福率兵作亂,馬上到左掖門,閉門拒守,又至右屯營,令其堅守禦敵。
穿戴整齊後,李隆基和高力士一起騎馬入宮。
李旦和太平公主、姚崇、宋璟等人,正在宣政殿中等著他。
登基後,李旦對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都非常倚重。
每逢決議軍國大事,他都會反覆詢問宰相們:“此事,與太平公主商議過了嗎?”“此事,與太子商議過了嗎?”
沒有經過他們的點頭,好像事事都無法定奪。
太平公主因唐隆之功、擁立之功,食邑封戶增加到了一萬戶,在新朝中的政治地位十分顯赫。薛崇胤、薛崇簡等幾位子女或封王、或封縣主。
無論待遇還是地位,都已達到大唐公主的巔峰。
太宗皇帝玄武門兵變的首功之臣長孫無忌和尉遲恭,得到的實封也只有一千五百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