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5章 李重福圖謀造反,開元帝師,子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可見李旦對妹妹的認可和喜愛,凡是她提出的要求,幾乎有求必應。

宰相以下官員,只要太平公主一句話,立即可以任命。

朝中很多大臣見她權傾人主,說話比太子管用,紛紛趨附其下。

“三郎,來姑姑這裡!”太平公主見李隆基來了,連忙招呼他近前。

李隆基走到面前,叉手施禮。

太平公主道:“譙王率叛軍襲擊了洛陽左、右屯營兵,洛陽長夏門和定鼎門相繼被他們攻破。姑姑覺得,可以派安撫大使招安他們,三郎意下如何?”

李隆基聽了,覺得十分不妥,心裡想著該如何婉拒姑姑。

父親登基後,姑姑堅持要將許州刺史蕭至忠提拔為中書令,華州刺史崔湜提拔為吏部侍郎,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還要將自己的親信李猷安插到中書省,任為中書舍人,遭到了李隆基的反對。

她氣得半個月未和他說過一句話。

最後,是父親遂了她的心願,姑姑和他才冰釋前嫌。

他略一思索,道:“姑姑,我們不需要朝廷派人去招安!”

“譙王和鄭愔歸順大唐,招募為官,委以重任,總比多一個敵人要好!”

“譙王手中才區區兩千兵馬,東都留守裴談手上有唐兵五萬,他的這點兵馬何足掛齒?何況,他是謀反逆臣,朝廷不僅不罰,還要委以重任,他日人人效仿,該當如何?”

姚崇與宋璟等人,都覺得李隆基言之有理。

宋璟道:“太子殿下說的在理,譙王手中的兩千兵馬,都是老弱病殘,臨時拼湊起來的,不足為懼!他已生大逆不忠之心,朝廷若不以威武為政,及時誅暴討逆,江山社稷恐怕難以安定!”

姚崇亦道:“陛下,張仁願將軍年老致仕。老臣身為中書令兼兵部尚書,洛陽生亂,願親自帶兵,前去平亂!”

太平公主面色蒼白,艴然不悅地坐在席上。

她深深感到,自己親手扶持的太子,並沒有那麼簡單。

李隆基覺察到姑姑的不滿,急忙道:“父皇,姑姑,你們不必擔憂。譙王這一盂之水,泛起的只是涓埃之微。只要下令裴談奮力抵抗,不出數日,便可將他捉拿歸案!”

李旦聽了,緊懸著的一顆心終於鬆懈了下來。

“譙王密入洛陽,企圖據東都,爭天下,其心可誅!此事就委託姚卿、宋卿等人了,你們要全力督戰,力保將傷亡降到最低!”

“是!”眾人頷命而去。

太平公主也尋了個藉口,訕訕地起身離去。

她帶著兩位婢女,遠遠地跟在李隆基後面,眈眈虎視著他們的背影。

熊熊怒火,在她胸腔中上下翻騰著,彷彿是一座正在積蓄力量的火山,隨時都能一發驚天,聲震四野。

太平公主曾經以為,李隆基年紀輕輕,沒有多少從政經驗,一切都會依照她的意圖辦事,所以,極力支援立他為太子。

很快,她就發現自己錯了。

從小生活在明爭暗鬥的深宮,李隆基養成了城府莫測的能耐。他的心潛光隱耀,深藏不露,太平公主無法琢磨,也無法操控。

李隆基聰明果敢,為人處事自有一種龍起生雲,虎嘯生風的風範。

只要他認定的事情,一定會堅持己見,事事都不會屈居於別人的意願之下。

擁護太子的一批大臣,如姚崇、宋璟等人,正以除奸革弊、去舊鼎新的姿態,活躍在朝堂上。

他們一致認為,中宗皇帝時期,朝政深受皇親和外戚的干預,這些人依勢用事,致使朝廷機構臃腫,冗官氾濫,銓官制度紊亂,強烈要求改弦更張,革除這些弊政。

在李旦的支援下,他們進忠良,退不肖,裁減冗官;綱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一顧傾人城

亦傾藍

嫡女驚華:傾世小魔妃

紫涵雨

開元帝師

子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