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5章 李重福圖謀造反,開元帝師,子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修舉,賞罰盡公,請託不行,嚴厲遏制向皇帝討官的行徑,朝政漸漸呈現出—派振興氣象。
“姚宋當國,邪不如正,朝政頗有貞觀、永徽之遺風。”這是長安百姓對當下時局的盛讚。
他們推行的條條治國政策,正慢慢將太平公主推到權力的範圍之外。
太子一黨,極大地觸犯到了她的私利。
李隆基和姚崇、宋璟等人往昭慶門內的中書省走去,太平公主一行人則往含耀門走去。
穿過含耀門的時候,她停下腳步,回頭觀望了一下。
他們的身影都已不見了。
道不同,不相為謀,不如就此分道揚鑣吧,她暗暗下定了決心。
不出數日,洛陽就傳來了好訊息。
東都留守裴談奉命,出動左右屯營兵攻討李重福。那些烏合之眾不堪一擊,立刻潰不成軍,四處逃亡。
李重福隨著散兵遊勇逃到洛陽郊外,藏匿在山谷中。
裴談派出眾多兵力,在洛陽城內外大規模搜查。眼看大勢已去,李重福走投無路,投漕河自戕,時年三十一歲。
事敗後,鄭愔頭梳髮髻,身著婦人衣裳,躲在馬車中,企圖矇混出關。可惜,他長得實在太醜,太引人注目,很快被唐軍擒獲了。
李旦命中書侍郎張說前往洛陽,負責審理此案。
僅僅用了一晚,張說便將案件查清。主謀鄭愔、張靈均等人,斬於洛陽東市。其餘誤捕下獄者,一律無罪釋放。
行事幹練的張說獲得李旦的賞識,命他和戶部侍郎馬懷素、國子司業褚無量等人,一同擔任李隆基的東宮侍讀。
李旦下詔,李重福圖謀叛亂,自絕於天,但屈法申恩,念在叔侄之情,仍以三品官吏的禮節將其厚葬。
景雲元年十一月,中宗皇帝下葬定陵。
大臣們上奏,韋庶人身犯謀逆大罪,不應祔葬定陵。
眾人都想起了已故的英王妃趙氏。
她是中宗皇帝的元妻,理應陪葬。可是,誰也不知道她的瘞骨之地。
於是,李旦追諡趙氏為和思順聖皇后,命葉法善天師以皇后褘衣招魂,覆以夷衾,祔葬定陵。
李重福事件塵埃落定,中宗皇帝魂歸山陵,大唐朝廷渡過了一段難得的寧靜時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