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3章 李隆基立為太子,開元帝師,子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早年,師父用渡心泉,救活了無數行將就木的重患。
子虛是九品仙人,怎會那麼輕易殞命呢?
他在白鶴洞裡養了數日,面色紅潤,身體柔軟,好像只是靜靜地睡著了,讓雲鹿越發堅信,自己的堅持是正確的。
李隆基低著頭,心底的一絲哀痛,始終無處安放,只好在簷下繼續徘徊著。
“早年,本王是個鮮衣怒馬、飛鷹走狗的頑主,活著,便是轟轟烈烈地活著。直到身邊的親友一個個相繼離去,讓我感到人生如草木一樣柔脆,若能活個一季青翠,也就夠了!”
“殿下何出此言?您有討平韋氏的大功,被立為大唐太子是遲早的事,就算生如草木,也得向死而生啊!”
李隆基唇角一勾,眼眸裡閃過一抹深寒。
“陛下第一次登基,以大郎成器為太子。現在,這個太子之位,也理應屬於他。嫡子的身份,是誰也無法改變的。”
這幾天,李旦正為立儲一事苦惱不已。
在立儲的平衡杆上,一頭是尊貴的身份,一頭是對大唐王朝的卓越功績。
宋王李成器是嫡長子,天性純良,謙和友孝,向來有仁君風範,是名正言順的合法繼承人。
李隆基則為大唐平定內亂,立下了赫赫大功。
劉幽求、鍾紹京等諸多功臣,都極力支援他為太子。
太平公主也對李隆基非常器重,多次勸說李旦要立其為太子。
在兩者之間,李旦久久不能定奪,深切地體會到了當年高祖皇帝立儲的兩難處境。
李隆基不想因此事傷了兄弟情分,主動提議,封李成器為太子。
李成器深明大義,知道自己的才幹、勢力遠遠不及三郎,做不了大唐帝王,便以“國家安則先嫡長,國家危則先有功”為由,堅決辭讓了太子位。
兄弟倆為此十分尷尬,已經數日沒有見面了。
寢殿的大門,忽然“吱呀”一聲開啟了,隨即響起了一陣咳嗽聲。
“宋王殿下柔茹寡斷,無經緯之才,不勝太子之任!”葉法善天師在寢殿裡聽見他們的對話,顧不上病體,披了一件袍子就出來了。
“尊師,您還病著,請不要出來!”
葉法善天師面色煞白,顫巍巍地拉著他的手。
“殿下,你們兄弟情深,眾所周知。您對宋王最瞭解,才輕任重,災禍必及,若強行把他推上儲君之位,將來,必定會害了他!”
說不了兩句話,他又握起拳頭,抵在嘴邊,咳嗽不止。
李隆基見狀,急忙拍打起葉法善天師的後背。
“尊師,您病得厲害,我去請醫正給您瞧一瞧!”
“殿下,大爭之世,唯以實力見長。您是紫微帝星,開元聖子,肩負千里之任!什麼東西都可以承讓給宋王,唯有太子之位不可以!您不答應我,醫正來了,也是枉然!”
“好!本王答應尊師,請您先躺回榻上去。”李隆基只想把師父哄回寢殿裡。
“不,請殿下帶我去見陛下,為師留著這口氣,要向他交代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那語氣十分堅決,不容商榷。李隆基無奈,只好叫高力士備了車馬,送葉法善天師入宮。
李旦正在大明宮宣政殿裡,與中書侍郎鍾紹京、中書舍人劉幽求等人商議,到底立誰為太子。
眾人七嘴八舌,爭論不休。
澄懷扶著師父趔趔趄趄走上大殿。
葉法善天師一邊走著,一邊伸出手來,顫聲道:“陛下,該立誰為太子,不是一目瞭然的事嗎?”
李旦急忙從龍榻上站起來,親自下殿迎接。“葉天師,您在養病中,切勿隨意出來,有事遣人遞個奏書就好了!”
“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