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章 琴箏微吟傷君懷,開元帝師,子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是師叔的功勞,臣不敢冒功!”

葉靜能法師道:“侄兒,天皇陛下原本計劃公主大婚後,馬上啟程回東都洛陽,頤養聖體,聽說你來了長安,特地推遲了行程。”

“這份恩寵,莫與為比!”葉法善天師聽了,急忙叉手作揖,“臣有一事要向陛下請罪!”

“葉卿直言!”

“時間緊迫,臣尚未淬鍊成護國聖劍,請陛下再寬限一些時日。”

“此事不急,宮中不能淬鍊兵戈,等到日後再說吧。”李治溫聲道,“今晚,朕特意安排了一場宴集,為你接風洗塵。”

“謝陛下厚愛!”

君臣相見,叔侄相見,自是歡喜。

當晚,大明宮麟德殿內,高朋滿座,鼓樂齊鳴。

葉法善天師悄悄環視四周。

除了師叔、程務挺、薛元超等人,並沒有幾個相識的老面孔。

座上侍中裴炎、中書令崔知溫,還有一眾人叫不上名字的官員,都是活躍在朝中的新臣。

他轉向同坐一案的葉靜能法師,低語道:“師叔,今日宴席上,為何沒有見到天后和太子殿下?”

“公主新婚,天后有很多事要處理,未能出席。陛下邀請了太子和太子妃赴宴,但太子妃韋氏身懷六甲,行動不便,所以沒來!”

“原來如此!”

“只有相王殿下應邀出席了。”

“哪一位是相王殿下?”

葉靜能法師向御座下方悄悄一努嘴。

帷簾低垂,半遮半露,端坐著一位年輕郎君。

相王名喚李旦,是太子李哲的同母胞弟。

依稀可見清瘦面容,淨白無須,髮束漆紗遠遊冠,插了一根黑犀骨頂簪,一襲素雅的蘆灰色水波紋袍衫,腰束玉扣鞶帶,蹬一雙羊皮短靴。

渾身上下,乾乾淨淨,沒有一件多餘的配飾,去襯托他的俊秀之貌。

“離京前,侄兒見過一兩次。記得那時,他才五六歲,溫恭內斂,見誰都是文質彬彬的樣子。”

“相王剛到舞象之年,未行冠禮,為人處事十分低調,不喜歡朝歌暮弦、飛鷹走馬,太子數次邀他出去玩,他從來不去。到長安這麼久,師叔從未有機會與他說上一句話。”

葉法善天師聽了,不由得多看了幾眼。

“相王久久都未舉杯動箸,也不與人交談,流露出幾分與年齡極不相符的沉靜和憂鬱,應是一個情感深沉,不輕易流露的人罷!”

“他的眼睛很深邃,遇到再大的事,也難見眼底波瀾,師叔一直看不懂他……”

“情感深沉的人,會顯得沉著、從容、不張揚,他時時刻刻都在體會自己豐富的內心; 而心底荒蕪、脆弱的人,會喧譁、浮躁,四處奔走,他要滿世界尋找自己匱乏的東西。”

“你形容的,倒是極為貼切!”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席上,有樂師琴箏微吟,嘯詠長歌。聞其音,讓人愴然傷懷。

李治想起了薨逝太子位的李弘和關押在秘所的李賢。

人到中年,兩位曾經寄予厚望的太子相繼隕落,一死一廢,悲憫之意從心間噴湧而出,不知不覺竟然淚下兩行。

全場肅穆。眾人靜靜地看著他的淚水從青筋隆結的指縫中灑下,滴滴都是痛心入骨。

李旦無動於衷,默默地坐著。

也許,他在痛恨自己的父親,身為一國之君,為什麼連自己的皇子都保護不了。

李治的第一任太子李忠,為宮婢劉氏所生,非嫡非貴,慘遭廢黜,改封為梁王。顯慶五年,又廢為庶民,遷居黔州。

麟德元年,宰相許敬宗受武照指使,構陷李忠與宰相上官儀、內給事王伏勝謀逆,李忠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一顧傾人城

亦傾藍

嫡女驚華:傾世小魔妃

紫涵雨

開元帝師

子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