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章 清溪觀遠客來訪,開元帝師,子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子虛轉身往丹山門外的耕心草堂走去。
石清緊跟其後。“師兄,你教我幾招上清幻術!”
“你為何不跟師父學幻術!”子虛敲了一下他的腦袋。
“師父說,其他功課學不好,就不教我幻術!”石清伸手揉了揉發疼的腦門。
“師父開蒙於上清,授道於正一,得道於洞淵、淨明。降妖捉鬼、召神驅邪、興雲致雨、鍊度亡魂,樣樣出眾;劍術、醫術、琴術、幻術,無所不精。你不好好學習,那是你的損失!”
大唐道教有上清、正一、洞淵、靈寶、淨明等派別。
其中,以上清茅山宗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出了很多知名道士,如王遠知、潘師正、司馬承禎等等。
葉法善天師在天台追慕茅君七年,獲授上清符籙、法術、手訣、陣法等真傳;
在洪州,師從萬振法師六年,得辟穀、導引、胎息、煉丹之訣;
西入蜀地,向青城趙元陽法師學習遁甲、步玄之術;
北上嵩山,向韋善俊法師學習八史雲蹺之道;
又入東蒙,訪求八化玄真之術,學得藏影匿形、乘虛御空、隱輸飛霄、出有入無、飛靈八方、解形遁變、回晨轉玄、隱地舞天等上清幻術。
幾十年苦修道術,兼取各家之長,融通百家之思,成了著名的上清茅山宗高道。
茅山符籙派,在他的推動下,聲名遠播。
石清訕訕道 :“哎!我天生愚鈍,在師父那裡拾不到一絲牙慧,說起來,真是有辱師門!”
子虛輕哼一聲,道:“如果我是師父,我也不教你幻術!”
說話間,兩人已走到耕心草堂前。
小小的醫館前,人頭攢動、濟濟一堂。有患頭疼腦熱的,有跌打損傷的,也有嘔吐呻吟,不知中了什麼邪炁的。
道家歷來追求修真證道,形神俱妙。
修煉過程中,積累了很多獨特醫術,結合《老子》和《黃帝內經》精華,內外兼修,形神兼治,形成了獨創一派的道醫。
許多大德高道,如葛洪、張道陵、陶弘景、張仲景,以及當今的孫思邈、韋善俊、萬振法師等等,都是著名的道醫。
可謂是醫中有道,道中有醫。
葉法善天師自幼跟隨父親修道學醫,又得多位高道真傳,醫術遠近聞名,每日來太鶴山洞天的求醫者絡繹不絕。
於是,他在混元峰下設立了耕心草堂,選拔觀中醫術最為高超的道士輪流坐診,施惠蒼生。
看到門口那麼多人,石清心裡有點發怵。
“師兄,我不懂醫術,去了也派不上用場,不如讓我回去,雕琢幾個小玩物……”
子虛看看天色,大概未時剛過,門口還有那麼多人,清溪觀的師兄們一定忙不過來了。
“來看病的鄉人還有幾十號,天黑前必須要看完。我去幫師兄,你替我去混元峰後山採擷青芝,餵養小鹿吧。”
“好!那我走了!”石清滿口答應,轉身就走。這種不用動腦筋的活,自然是最樂意乾的。
子虛數了數等候在門口的患者,轉身進入耕心草堂。
翌日,混元峰上秋高氣爽,一片薄雲孤懸天際。
子虛一襲白衣,懷抱上古逸音,沿著混元峰小徑慢慢地走上山來。清風陣陣,竹蔭如蓋,在小徑上投下一片清涼。
放眼望去,梅林漫山遍野,翠色漸減,青黃交錯其間。
行至半山腰的點易臺,遠遠看見石清正坐在欲浮亭裡,手中拿著一隻刻刀,全神貫注地琢磨著一塊燈光凍石。
點易臺為劈山而建的平臺,坦蕩如砥,是清溪觀弟子日常修道、習武、練琴的場所。數棵高聳入雲的青松,為這裡撐起了一片晴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