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章 師奉太上老君令,開元帝師,子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三位弟子聚在清溪觀風吟殿前,等候師父。

庭院中,松影印窗,竹風拂面,幾隻仙鶴悠閒地從眼前走過。

子虛覺得有些無聊,與澄懷磕起嘴來。

“師兄,師父門下三位入室弟子,就屬你的家鄉最遠了,你是怎麼來到太鶴山洞天的?”

澄懷的星眸閃了一下,雙手在背後交握著,慢慢走了兩步,儼然一副少年書生的模樣。

他的俗名叫尹愔,年方十歲,秦州天水人氏,出生於詩書之家,三年前才來到太鶴山洞天。

“年幼時,我跟隨父親遷居長安,聽說了師父留下的諸多仙蹟。什麼凌空觀法攝魅人;掘井飛符治沉痾;與著名道士張果鬥智鬥勇;與長安洛陽幾十名高僧舌戰數日不倒。慕其大名,我就來到這裡了!”

“跡混朝伍,帝王寵幸有加,師父不求金章,不喜紫綬,孤鶴飛歸山野,所以能名升上德!”

澄懷望著子虛那張滿月般的臉龐。

“聽說你是官宦子弟,出身錢塘暨氏,家境優渥,怎麼也入了清苦無趣的玄門?”

子虛挺了挺身子,丰神俊朗的身姿如列松臨風,誰見了都會感嘆一聲,好一個俊俏飄逸的美少年!

“師父清骨無塵,名動天下,我也是慕名而來的!”

“你父母捨得你遁入玄門嗎?”

“自小,我就不喜歡讀傳統的四書五經,愛看道經、愛聽法曲,痴迷山、醫、命、相、卜。父母拿我沒辦法,便同意我皈依了玄門。”

“你年紀比我小兩歲,性格與我也是迥然不同。我愛讀《老子》,你愛讀《莊子》,所以,我敦厚嚴謹一些,而你,更為逍遙灑脫!”

石清瞪著清澈的眼睛,直勾勾地望著他們。

的確,兩位師兄的性格截然相反。

如果說澄懷是太陽,熱情洋溢,普照萬物,子虛就是月亮,沉靜、皎潔、溫和,永遠孤懸掛於天際,不為眾星捧月而圓,也不為眾人遙望而亮。

“我本名叫暨立言,那是父母給取的名字。”子虛淺笑道,“因為痴迷《莊子》,崇尚莊周的齊物之說。以道觀之,天下萬事萬物皆可齊一視之,不必致辯守道,所以,將自己的俗名也改為暨齊物了!”

“改了名字,是不是更加堅定了你投身玄門的信念?”

“那當然!”

石清眨了眨眼睛,道:“我們三人,澄懷師兄的符籙、劾鬼、隸神、攝養、占卜等功課,門門都是最優秀的,尤其擅長劍術,經常被師父提為教頭,教我們習劍。”

澄懷環手於胸,倚靠在風吟殿前的承簷柱上,一臉的雲淡風輕。

“但入玄門,必知劍術。師父常說,修道之人,不僅要習劍、懂劍,還要學會煉劍!”

師父曾為他們講解道家經典《列子》,在《湯問》一文中講到,衛人孔周的祖上曾經得到上古殷帝的三把聖劍。

一把叫含光,視之不可見,運之不知有,觸物泯然無際,刺入身體而人不覺;

另一把劍叫承影,日夕昏明之際,面北察之,淡淡焉若有若無,莫識其狀。觸物只是竊然有聲,刺過身體,人並不覺得疼痛;

還有一把劍叫宵練,晝見影而不見光,夜見光而不見形,觸物騞然而過,隨過隨合,雖然能感覺到疼痛,但血不沾刃。

這三把聖劍,上品含光為入道合體之狀,中品承影是遇道引信之狀,下品宵練是為按道守習之狀。

可惜春秋之後,它們流落風塵,人間再無音訊。

澄懷知道,師父不僅想要復原上古聖劍的鍛鑄技術,更想三劍合道,運轉魁罡,斡旋斗杓,轉殺為生,變刑成德,與世人一斷俗欲,二斷煩惱,三斷愚痴。

從此以後,他也把它當成了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一顧傾人城

亦傾藍

嫡女驚華:傾世小魔妃

紫涵雨

開元帝師

子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