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4章 女皇駕崩上陽宮,開元帝師,子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棘手問題,李哲終於鬆了一口氣,對聰慧能幹的上官婉兒,越發寵愛起來。
則天大聖皇后駕崩後,上官婉兒的地位與過去相比,已然一落千丈。
不甘落寞的她,像一根蜿蜒的藤蔓一樣,和武三思一起,攀上了順天皇后這棵大樹。
祖父上官儀的謀反案,在李哲的支援下,得到了平反。
上官儀追贈中書令、秦州都督、楚國公;上官庭芝追贈黃門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母親鄭氏也被封為沛國夫人。
不久,四十歲的婉兒,被拜為九嬪之一的昭容,以皇妃兼內舍人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並接管了弘文館。
上官婉兒勸說李哲改弘文館為昭文館,增設大學士一職,由三品以上朝廷重臣擔任。
首批四名大學士成員,為李嶠、宗楚客、趙彥昭和韋嗣立。
不久,加設了學士和直學士的編制,學士八員,直學士十二員。
李適、劉憲、崔湜、鄭愔、盧藏用、李乂、岑羲、劉子玄為首批學士。
宋之問、杜審言、沈佺期、薛稷、馬懷素、武平一、閻朝隱、徐堅、韋元旦、徐彥伯、劉允濟、蘇頲等十二人成為首批直學士。
大學士四名,象徵天地四時;學士八人,象徵天地八節;直學士十二人,象徵十二時辰。
上官婉兒廣羅飽學之士,大力促進大唐詩歌的創作。
積極擴大詩歌題材領域,倡導健舉詩風,貶抑浮豔文字,一掃六朝以來的纖弱浮靡的文風。
李哲不喜歡詩歌文字,但很願意配合她作秀,經常為昭文館學士賜宴遊樂。
春幸梨園,賜細柳百花;夏宴葡萄園,賜朱櫻粉桃。
秋登慈恩,獻菊花酒稱壽;冬幸新豐,歷白鹿觀,上驪山,賜浴湯池。
學士們無不畢從,賦詩唱和。
經過多年的努力,大唐律詩創作漸漸定型,風格趨於清淨自然,一種雅正恢宏、剛健闊大的唐風逐步形成。
一時間,天下詩臣多集於上官婉兒的門下。
朝廷內外,人人以文辭相尚,力求聲格之妙。五律方興未艾,七律又蓬勃興起,律詩作者越來越多。
吟詩作賦,在大唐蔚然成風。上至勳貴名臣,下至布衣百姓,人人都能隨口吟詠,出現了不少千古佳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