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可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3章 曾國藩北上,濟南府穿越實錄,醉可樂,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太后癱坐無言,同治皇帝嚇的嚎啕大哭,即刻宣佈輟朝三日以示哀悼。
不久之後,僧格林沁的靈柩運抵京城,百姓軍士沿路慟哭迎祭。朝廷為他舉辦了隆重的葬禮,允其配享太廟,繪像紫光閣,賜諡號“忠”。
與此同時,朝廷急令兩江總督曾國藩接替僧格林沁北上剿捻,一併查清高樓寨慘敗之前因後果,追究相關責任。
曾國藩完全不想接受這份差事。他統帥湘軍多年,親手滅掉太平天國,也給自己惹來了許多非議,早有功高震主之憂。
何況兩江地區常年兵連禍結,許多地方的農業生產和社會經濟遭受重創。自從湘軍壯大以來,他所能掌控的財源已無法滿足飛速增長的軍費開支。
地方稅收被官府中飽私囊,上繳虧欠極大;而每次向朝廷開口要錢又會以無休止的扯皮告終,搞的湘軍財政捉襟見肘,餉銀缺口越來越大。
軍餉發不出來,士氣便難以維持。手下將官因此常常縱兵搶掠,軍隊紀律嚴重敗壞,曾國藩對此深惡痛絕,卻也無力約束。
所以太平天國剛剛滅亡,他便迫不及待的解散了湘軍,只保留下來八千人,打算從此急流勇退、過幾年安穩日子。
不料還沒清淨幾天,朝廷旨意又到。曾國藩打心眼裡不樂意,遂上奏表示自己年老力衰,不能再上戰場,想要推掉剿捻的任命。
朝廷沒有理會他的推脫,令其節制直隸、山東、河南三省軍隊,務求將捻匪徹底剷除。
曾國藩只得領命。他清楚地方軍隊的戰鬥力很難指望,於是奏請調動淮軍前往助戰,自己率八千湘軍北上山東進駐濟寧府,一邊追查高樓寨之戰失利的原因,一邊制訂新的剿捻方略。
僧格林沁之敗主要源於自大輕敵,從而造成戰略戰術雙雙失當,這一點曾國藩心知肚明。
如今蒙古馬隊已不復存在,湘軍、淮軍雖然裝備優良、戰鬥力更勝一籌,卻也不能再被捻軍牽著鼻子走,重蹈僧格林沁的覆轍。
於是曾國藩摒棄了僧格林沁先前那一套,定下了十六字剿捻之策:重鎮設防、劃河圈圍、清野查圩、馬隊追蹤,決心堅壁清野,逐步消耗捻軍的有生力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