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6節,東唐再續,雲無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和地位,也為日後建立渤海國奠定了第一塊基石。
大祚榮將粟末靺鞨帶到長白山東北坡的奧婁河(牡丹江)上游地區落腳,在當地引起了強烈的震動,流離失所的靺鞨人紛紛投奔大祚榮。大祚榮聚集錢財,練兵牧馬,建城築寨,於武則天聖曆元年,在後世吉林省敦化市附近建立了震國,大祚榮自立為國王。這是一件帶有里程碑性質的事件,源遠流長的肅慎族從此有了自己的國家組織,靺鞨人發展至此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
對於大祚榮稱王,大唐(實際是武周)本不想聽之任之,但由於突厥、契丹做亂,使得中原到東北的水陸交通完全中斷,朝廷鞭長莫及。大祚榮利用這難得的機遇南征北戰,開疆拓土。以牡丹江上游為中心,初步建立起一個西接契丹,東瀕日本海,南以新羅為界,擁兵數萬,戶數十萬,方圓兩千裡的地方民族政權。
公元705年,唐中宗李顯復位。他派遣侍御史張行岌到震國進行友好訪問。大祚榮與張行岌會晤後,毫不猶豫地確定了兩國的隸屬關係,甘願率國稱臣。為了表示對唐朝的忠誠,大祚榮決定派二兒子大門藝隨張行岌入質朝廷。從此,震國對唐朝正式稱藩。
張行岌帶著大門藝回到長安後,唐中宗非常欣慰,留大門藝為宿衛,並準備再次遣使正式冊封大祚榮。不料,北方戰事又起,烽火連綿,冊封之事被拖延下來。直到七年後,邊境平息,新皇帝唐睿宗按照先帝的既定方針,於公元712年派遣郎將崔忻代理鴻臚卿(相當於外交官),前往震國,傳達皇帝諭旨。朝廷此次冊封大祚榮三個官職:一是左驍衛員外大將軍,為虛職;二是渤海郡王,這是實職;三是忽汗州都督。定國名為渤海,原粟末靺鞨族號和震國之名都不再使用。
佔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渤海國再次順時應勢,臣屬大唐,把與唐朝結好通貢做為一項基本國策貫徹執行,使得這個地處東北邊陲的地方民族政權融入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之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