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二章 合攏,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四十二章
合攏
只是事情不會是一帆風順。
四月的一天,本來已經壓縮到一里左右的缺口,忽然再次被衝快,黃河水位提高了。
周夢臣過了一天才知道,除卻這個缺口之外,其他的缺口都已經堵死了。如此一來,黃河的壓力都在這裡了。湍急的水流力量更大了,大部分竹籠根本沉不下去。
於是,所有商議之後,改了辦法。那就是將竹籠先抬到缺口處,然後用麻繩綁在一起,成為一個大竹籠,然後在幾十人上百人一起發力,將大竹籠與裡面的石頭一併推下去。
只是,這個辦法也漸漸不行了。
因為缺口越小,水力越大。
一兩噸重大竹籠,在推下去的同時,也因為自己結構強度的問題,還有水利湍急的影響之下,四分五裂,然後這些殘骸也無法流下來,被衝到下面去了。
好在周夢臣早有準備。
他從運河那邊調來三十艘漕船。
一里也就是三百餘丈。周夢臣要做的不是別的。而是將這些船沉在缺口處。
用船隻堵缺口的事情,也算是源遠流長。在宋代就有過了。而今不過是故技重施。只是這年頭船隻的操作性並不好。要將船隻準確的沉在指點位置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好在船隻的數量足夠多。
在經歷過重重失敗之後,總算是將十幾艘船橫七豎八的沉在缺口之處。有了這些船隻,水流速度一下子慢了下來。兩岸所有人員,幾乎是一擁而上,將大量石頭撞進竹籠之中,砸進水裡。
如此一來,經過了兩個月的奮鬥。終於讓黃河歸於舊道之中。
這讓周夢臣也大大鬆了一口氣。
而周夢臣這兩個月來,一直在河堤之上。他不用作什麼。他坐鎮於此本身就是一面旗幟了。在地方官府的組織之下,幾乎所有百姓都上堤了。
周夢臣順便以工代賑,凡是上工的人都能吃飽飯。
並制定了一工多少錢的價格。
一工這個概念,現在一些工程還在用,也就是一個人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土方量。還因為距離可以做增減。這些都是非常成熟的技術了。
在治水方面,周夢臣發現黃河兩岸的百姓都是很熟悉的。根本不用他做什麼。明代治河整體思路或許有問題。但是在具體治河技術細節上卻是沒有問題的。
甚至有些精巧的設計,讓人歎為觀止。
數月努力終於將嘉靖三十七的水患收尾了。
但是周夢臣不能高興得太早。因為黃河已經進入了夏季,黃河一年之中,水量最充沛的時間段到了。似乎是提醒周夢臣。在合攏當天,就下去了雨。
纏纏綿綿的雨絲很是溫柔,但是讓人有些心寒。
周夢臣立即將投入下一段工作之中。
巡查黃河兩岸。加固黃河大堤。
從嘉靖三十九年七月開始,一直到十月,有三次大洪峰。充分地表現出黃河的特性,特別是第一次,幾乎一夜之間,洪水就滿溢了。
如果不是周夢臣處置得當,而今黃河又會有一次決口,簡直是險象環生。令人後怕。
周夢臣經歷過這一件事情之後,暗暗決定明年絕對不能如此。
好在入冬之後,周夢臣才算有時間專門研究一下黃河到底該怎麼治理。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廣徵天下精於水利的人才,在徐州建立了一家書院。
只是,周夢臣發現很多人簡直就是瞎扯。
這一日,周夢臣句召見了一位山東白姓的老人。據說祖上就是所謂的汶水老人。
這個汶水老人在大明水利史上很有名聲的。據說當今修建運河的時候,朝廷對於山東這片一籌莫展。還是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