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章 破而後立,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九十章

破而後立

聶豹聽了,頓時一愣,心中暗道:“真是左也是你,右也是你。”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天大地大,道理最大。這一句話出自北宋。這本身就是理學的概念。周夢臣一邊貶斥理學,一邊用理學的某些概念。看起來是無恥之尤。其實在儒學之中,這很正常的。

畢竟,每一次對之前的學問的否定,都不是簡單地否定。理學有自己失敗的一面,有自己的弊端。並不是說,理學就沒有自己有道理的地方。

周夢臣自然要吸收融合了。

周夢臣接著說道:“聶尚書,此事如何,總就是陛下能夠定奪,如果聶尚書覺得在下做得不對,在下等著聶尚書具本上奏。”

這一句話,弄得聶豹不會了。

能不能具體上奏?當然是能的。但是一般人沒有人這樣做。無他,大明風氣是很開放的。特別是在江南一帶,天高皇帝遠,有些話說起出了石破天驚,但實際上,大家都覺得驚世駭俗,但很少有人真上綱上線。

別的不說,單單說王畿說得那些話,就一點不番忌諱嗎?

儒學怎麼可能與佛教一般無二啊?

即便到了清代,真是上告文字獄的人,還是受到大家鄙視的。聶豹真要是上奏,且不說,是不是代表徐黨與周夢臣之間的決裂,單單這一件事情本身的行為,就會損毀聶豹的名聲。

更不要說,誰不知道周夢臣最得聖眷。即便是告了,又有什麼用處嗎?

周夢臣一連兩人給憋回去了。他目光掃過下面學子,果然他們看上去各種眼神都有,有憤怒的。這些人自然是心學的門徒,死忠那種。所以為王畿打抱不平。有看熱鬧的。這種人最多。其實這也是現實之中巨大多數人。因為對於最前沿的一些東西,普通人也就聽一個熱鬧,在古代是這樣的,在現在也是這樣的。

還有一些人是在思索 ,眼神之中還不有一絲絲的迷茫之色。這些才是周夢臣所要爭取的人。

周夢臣深吸一口氣。之前他一直是在科學外面包裹著一層儒學的外皮。但是此刻周夢臣不準備了。畢竟這層外衣已經不夠用了。而且周夢臣而今也今非昔比了。他對於儒學造詣,足夠他能用一些儒學的話語來翻譯科學思想了。

周夢臣說道:“儒學是什麼人?儒學從什麼地方尋找,不在什麼太極圖,不在華嚴經,而在論語。孔子一輩子講得就是一個仁字,何以為仁?仁者愛人也。所以要有仁心仁行,有愛人之心,踐愛人之行。方才為儒者。有愛人之心,無愛人之行,不過腐儒。有愛人之行,無愛人之心,不過循吏。而有一循吏勝一腐儒也。”

羅欽順聽了,心中暗道:“天人兩分?”

古代很多儒者,都在提天人合一,但是有一個人在提天人兩分,這個人就是王安石。

周夢臣這幾句話,看似簡單,其實是推到了很多東西,首先是推到了天理。其實理學根本概念,就是這個理,三綱五常這種道德規範被稱為天理,是天下乃是自然界都要遵循的規則。是一切道理的根源。理學家只需踐行這樣的天理,就能達到聖人的境界。

但是聖人的境界於天下有什麼好處?這個沒有說。大抵是聖人出則天下治,至於為什麼聖人出而天下治。這也沒有說。

王陽明這才補上,人人可堪教化。只要人人都成為聖人,那天下怎麼可能不大治?這就是王陽明的貢獻,王陽明的心學與理學相比,還是偏實學一點,方案行得通,行不通,最少人家有踐行方案。

而周夢臣直接將儒學忠孝仁義,這些概念放在一邊,單單將仁這個概念拿出來,做出拆解,雖然沒有明說,但是明眼人都聽出來,周夢臣將理學放在愛人之心中,放在儒學大框架的次要位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