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九章 王畿吐血,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古等議題,卻是綱目級別的。還有公羊等學說,以至於儒家出現一個大社會實踐家王莽。儒家才慢慢地變得務虛了一點,畢竟不務虛不行啊。王莽的影響太惡劣了。

所以,周夢臣很清楚,將王畿駁倒。並不代表這一次論戰的結束,甚至才是開始。

原因很簡單,周夢臣將敵人擴大化了。

不過,這是周夢臣選定的戰場。他並不是以理學內部卻攻擊理學,畢竟這個路徑,周夢臣自信自己打不贏。而是從理學外部去攻擊理學。這才有勝利的可能。當然了。遇到的阻力也就越大。

雖然一群人將王畿抬下去救治之後,臺上臺下才恢復了一些平靜。

“長亭先生此言有誤,君子思不出其位。”錢德洪說道:“我等不過布衣,不應當有非分之想。”

周夢臣說道:“此言差矣,宋之亡,天下衣冠何人不被難,是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何以言布衣不當思國事?君不見,陸游之位‘卑未敢忘憂國’。”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後世如雷貫耳,其實就是明末顧炎武所言。其實,真要算學術派系的話,明末三大家中王夫之乃是周夢臣一脈相傳。理學總體上分三派,以理為本立論的,就是程朱,以心為本立論的,乃是陸王。以氣學為本立論的,一直以來式微,以張載為先,之後雖然王廷相等數人,但實際上比不上其他兩派,唯有在國破家亡之後,王夫之痛定思痛,反思理學之弊,以氣本論立論,重塑儒學。黃宗羲算是宗王陽明,但也有所改進,而顧炎武卻是在反思理學的基礎之上,總結出樸學,重證據,重現實。如果不是清朝當政,或許新王朝的儒學思想,將從顧炎武的樸學為發端,生長出新的哲學體系,奈何,清王朝將已經死透了的程朱理學推上了高位。

並且大興文字獄,於是乎,王夫之的樸學基礎上,生長出來的卻是在故紙堆之中花心思的考據學。只能這是時代的悲哀。

而周夢臣並不知道,他有意無意之間,其實與百餘年後明末清初的一些學術觀點暗合了。

“周大人,此言過矣。”聶豹說道:“朱子之學乃是朝廷欽定的。你身為朝廷命官,在這個說這些,似乎有些不合適吧?”

聶豹此話,就是從另外的角度來阻止周夢臣說下去。

一來,他也被周夢臣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心中暗暗惱怒。也明白,他們陷入周夢臣的節奏之中了。所以用這個話題打斷周夢臣的話頭。二來,這也是周夢臣最大的問題。大家雖然有爭論。但是都在理學這個大框架之內,周夢臣這一來,是掀了桌子。

在理學家話音之中,漢唐不如三代,乃是聖學之不明的事情,是到了北宋之後,聖學才算是重新振作。但是在周夢臣的話語體系之中,那是聖學,也就是儒學在理學這裡誤入歧途了。

總之,雙方差異太大了,大到了什麼程度?雙方几乎無法溝通的地步。

聶豹一時間想辯駁周夢臣,也不知道從何說起。如果真要說的話,就要重新定義儒學是什麼?對於儒學怎麼理解上面了。

這個話題,大部分人都一臉懵。

畢竟理學統治天下的時間太長了,長到了所有人都將理學與儒學畫上等號了。這個問題,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談了?

不過,周夢臣既然敢開口,就不怕他們用這個問題來為難他。周夢臣說道:“天大地大,道理最大。難不成聶尚書不許大人講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