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八章 石破天驚,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八十八章

石破天驚

王畿僅僅微微一頓,周夢臣問題就來。讓王畿不得不答。

王畿只能說道:“有。”

這其實是儒學從來的宗旨。儒家從來不是一個不行動的學問,每一個在儒學上造詣很深的人,都必然有心懷天下的家國情懷。

這也是儒家給中國人留下的豐厚遺產。

很多人都不自覺,其實從小就理解這些,就好像美國人永遠不能理解中國人在戰場的自我犧牲精神一般。

幾乎每一個大儒都抱著以自己的學問改變世界。

前文也說過,王陽明之所以傳立心學,就是要補而今學問之不足,讓人人稱為聖人。從而讓世界成為大同世界,所以,王陽明一生以講學為第一事,因為他覺得他在做一件偉大的事情,即便到了生命最後關頭,也不忘講學。指著自己的心。對弟子說:“我心光明,亦復何求。”

王畿作為王陽明的學生,這一點也是繼承了。如果沒有一個高尚的信仰,那麼王畿而今功成名就,老老實實在家裡修養不好嗎?為什麼數十年如一日,東奔西走,到處講學。至死方休?

周夢臣接著追問道:“卻不知道,先生想要的天下是什麼樣子的?”

“無非是大同世界而已。”王畿說道:“重現三代之治?”

周夢臣說道:“如何重現?”

周夢臣語氣一句快過一句,一句緊過一句,一步步逼得很緊。簡直就好像審問。

王畿在周夢臣氣場之下,陷入了周夢臣的節奏。此刻王畿一時間語塞,回答不上來了。

周夢臣不給王畿反應與思考的時間,說道:“這就是儒門與佛門之別,儒門有致大同於天下之心,而佛門沒有,先生還是去剃度吧。”

王畿立即強硬地說道:“如何說沒有?本門之學,在於治人心,人心既治?大同還能不到嗎?”

周夢臣說道:“宋儒就是這樣想的,於是在崖山上跳了海。”

周夢臣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愣住了。連王畿都閉住了呼吸。

因為周夢臣很簡單的一句話,蘊含了太多的含義了。

程朱理學就是宋儒的學問。而今大家都知道朱子學已經不足以治國了。但是科舉考試依然考的是這個,國家依然支援程朱理學,大家也只能私下研究也在查漏補缺的範圍之內,從來沒有一個人如周夢臣這樣,如此強硬的否定理學,並將理學與宋亡畫上等號。

這簡直是石破天驚。

這就是周夢臣想到的辦法。

周夢臣已經明白,將辯駁侷限於儒學,確定的說是理學之內,他是沒有贏的把握的。這種情況,就好像打仗的時候,遇見一個堅固的防線,正面沒有辦法突破,該怎麼辦?

德國人已經給瞭解決方法,那就是繞過去啊。

周夢臣就選擇繞過去,他是怎麼繞過去的。那就是將理學一下子也否定了,將戰場設立在理學之外,不將理學否定了,周夢臣只能與王畿在這個小圈子裡面爭論。只有否定了理學,周夢臣才能用更廣闊的思維,更高緯度的思想,來打擊王畿。

周夢臣否定理學之後,其實是否定了理學一直以來的路線,那就是治天下就是治人心,人人向善,則大同世界就到了,三代之治,也就到了。

這其實是理學最大的問題。

漢唐之際的儒家,其實對社會問題是有解決方案的。這個解決方案的成果,就是府兵制,府兵制的思想,就是從井田制之中衍生出來的,經過無數大儒的修訂,最後成功的。從而奠定了隋唐大帝國。

但是理學有這樣的方案嗎?沒有。

王安石是有的。但是王安石變法之後,就被打入異端,王安石的王學,也只能在故紙堆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