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七章 大難題,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五十七章
大難題
此刻臨近秋季,周夢臣往復視察了一下大同周圍的屯田。
在周夢臣砸進去五十萬兩的情況下,大同周圍的產量基本能得到保證。就要看今後一個多月時間了。如果能在收之前,有一兩場透雨,糧食產量或許比不上去年。但不能算是歉年了。
如果沒有這一兩場雨,那麼今年估計是歉收。
好在歉收不是絕收。到底是有一點糧食的。再加上他存下一點點糧食。希望能撐到明年。明年再說明年的事情,大不了,周夢臣去北京哭金殿。怎麼能給宣府撥糧食,宣大向來一體,怎麼就不能一視同仁?
北京再艱難,那麼多糧倉,還是能擠出一些糧食的。
只是周夢臣萬萬沒有想到,周夢臣再祈禱,下一兩場大雨的時候,李成梁將訊息傳遞過來了。
周夢臣一看頓時愣神了。
只覺得事情不好辦。周夢臣到了大同之後,就沒有一日不為錢糧發愁。而今也是,周夢臣不想將大同百姓贖回嗎?自然想。
畢竟大同人丁不足,一直是周夢臣的一塊心病。不管能換多少百姓過來,都是大同的底蘊。更何況這些人對韃子有刻骨仇恨,可以說是最好的兵源了。而且即便不說這些好處。單單是他們都是大同百姓,周夢臣是大同的父母官。就一定要將他們贖回來。
正如張惠提到的,在春秋時期,就有國家贖人的行為,子貢贖人這個典故,就充分說明了這一件事。
周夢臣又怎麼能坐視本國百姓受苦而坐視不理?
雖然周夢臣敢想打到青城去,將這些百姓解救出來。只是而今不是不行嗎?
既然不行,退而求其次也是可以的。
只是千言萬語,都是一句話,就是沒錢,不。沒有糧食。
沒有糧食說什麼都是白搭。
周夢臣都在指望著秋收。如果秋收真得不錯的話,周夢臣或許有一些存糧。具體多少,還要看秋收情況有多好。如果一旦秋收沒有足夠的收成。明年大同百姓的口糧都非常堪憂,更不要說其他的了。
周夢臣將手中的籌碼一盤算。而今除卻從戶部搞到錢糧,或者有別的外財。否則這一件事情是萬萬做不成的。
這讓周夢臣如何甘心。
周夢臣想了想去,叫了徐渭,將這一件事情告訴徐渭。
徐渭一盤算,苦笑說道:“張惠是好意,只是他高估了大同的實力。”
周夢臣說道:“能不能,總是要試試的。你留在大同,有什麼事情你先行處置,我將我的大印留給你了。”
徐渭聽了,有幾分感動。說道:“定不負大人之託,有我在大同一日,除非韃子南下,否則各地什麼事情都不會發生的。”
其實這年頭,很多官員將自己的官印,或主動或被動的被胥吏與佐貳官掌控。甚至有一個這樣的傳說,說一個官員新上任,他一接印盒,就感覺分量不對。根本不開啟,轉手讓當地的胥吏頭目保管。
無他,因為他如果當時開啟,發現空印,就是撕破臉了。如果以後發現是空印,他自己說不清楚。他在眾目睽睽之下,給了這個當地最大的胥吏,讓他保管,出了事情,就讓他背鍋。
於是幾日之後,他再拿印盒。裡面的分量就夠了。
但是周夢臣不是這種無能之輩。徐渭這些年在周夢臣身邊,其實當的是秘書,謀臣的角色。真正的主意從來是周夢臣拿的,而且周夢臣從不將權力假借於人。徐渭也是第一次掌控這種專權。
這印在徐渭手中,也就是徐渭下得任何命令,都有周夢臣的背書。
周夢臣說道:“那好,我就去一下應州。”
徐渭聽到應州,心中一動,說道:“可是去見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