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七章 大難題,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知府?”
周夢臣說道:“正是。”
楊繼盛此刻就在應州。原因無他,應州在是大同府州縣之中,良田畢竟多的州。甚至這裡還有一個屯田衛所。其次,應州的地理位置好,幾乎在大同南部的中心,可以照應各方。
說實話,楊繼盛在清丈與整理賦稅上面,是下了大功夫的。所以進度很慢。
這都大半年了,還沒有料理清楚。
甚至周夢臣僅僅有一個大概的瞭解,楊繼盛到底將事情推進到了那一步,周夢臣也不知道。
徐渭說道:“大人,你的意思是這一筆錢糧,從南邊的州縣出嗎?”
周夢臣嘆息一聲,說道:“我也不想。只是如果實在沒有辦法的話。也只能這樣辦了。”
徐渭大驚,說道:“大人,萬萬不可啊。說一句不客氣的話,大明與士大夫共天下。之前大人在大同,處決都是粗鄙武夫,這已經讓很多人側目了。而今朔州,應州,等地,臨近北京,有很多達官貴人的產業。大人如果還想用雷霆手段。恐怕傷及自身。”
“經權之變,還請大人三思啊。”
經就是經常的做法,合乎常規的做法,權就是臨時的做法,與以前不同的做法,或者說便宜行事的做法。經權之變,是儒學理念之中常與變,靜與動在政治領域的對映。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其實官場之上,都不喜歡特立獨行的人。
周夢臣在大同府的時候,誰的情面也不講,大刀闊斧,還能說是不得已。還能說是因為這些將領作戰不利,罪有應得。而今這種不得已也說不出來。真要複製之前的做法,恐怕也沒有足夠的罪名。到時候即便不是千夫所指,也必然引來一系列的彈劾,甚至名聲大壞。一時間讓大明名將,變成了粗鄙武夫。
周夢臣倒不是太在乎名聲的人。不過他在乎是這背後士大夫之心。
畢竟,不管承認也好。不承認也好。士大夫是大明最有知識的人群,周夢臣想要推廣氣學也好,推廣科學也好,士大夫是最好的人群。周夢臣已經嘗過了好名聲的甜頭。比如氣學在大同的迅速傳播,如果沒有周夢臣在大同的好名聲。以及萬民敬仰。氣學哪裡能推廣的那麼快?
周夢臣不想失去這個利器。
在政治上最要不得簡單粗暴。無他,政治就是妥協的藝術,簡單粗暴的決策與做法。看似雷厲風行,但其實這背後都有代價的。只是有些代價能看見,有些代價是看不見的。
周夢臣說道:“我知道,但是關外這些百姓,我總不能見死不救吧?”
徐渭說道:“大人,不能因小失大。如果大人因為此事而調離大同。大同的大好局面還能延續下去,復套之事,還能執行下去嗎?其次即便大人真想救他們,其實也不是沒有別的辦法。只是-----”
周夢臣心中一動,追問道:“徐兄,你有什麼辦法?快快說來。”
徐渭說道:“我就怕大人捨不得。”
周夢臣說道:“我有什麼捨不得的?”
徐渭咳嗽兩聲,說道:“其實我大明沒有鐵禁,也沒有煤禁。這些產業,百姓都可以經營的。”
周夢臣一聽。忽然愣住了。他如何不知道徐渭這一句,看似答非所問。但其實點出了要害。的確大明雖然有礦禁,但是禁止的是金銀礦。而不是煤鐵礦。徐渭的意思很簡單了,那就是賣礦,賣已經形成產能的鐵礦或者鐵廠,也就是朔州監。朔州監自然不能整個的賣出去。但是一部分鋼鐵產能卻是可以分開賣出去的。
只是周夢臣聽到這個意見,第一個感覺,就是絕對不行。他辛辛苦苦弄出來的東西,一下子賣出去?這怎麼可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