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五章 朝邑大會,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四十五章
朝邑大會
關中鄉約在兩個人的磋商之中,漸漸成型。
周夢臣對於關中鄉約,搞出三個版本,那就是基礎版,進階版。成熟版。按照各地情況不同,分別對待。這也是無可奈何的。
一方面各地方情況不同。最簡單的情況,就是構成鄉約的人口基數不同,因為地理歷史等等原因,這種自願組成的鄉約。有的是好幾個,乃至十幾個更多個村落組成。甚至有些所謂的鄉約範圍,在清代就是一個新縣。這樣的鄉約會沒有幾個。都是因為距離縣城比較遠。先天優勢決定的。參與鄉約的百姓能超過一兩萬人。
但是更多的,只有幾個村子,乃至於一個村子構成的。最少的大體只有幾百人而已。
不同版本的鄉約,對應不同狀況的鄉約會。
在同一個框架之下,做到能屈能伸。其實在成熟版之上,應該還有一個完美版,就是周夢臣心目中的鄉鎮一級別的民主政府。
只是受限於現實情況,而今還是水中花,鏡中月。
做完這一件事情之後,鄉約大會。也就是朝邑大會。算是真正召開了。
在鄉約大會之上,周夢臣主要是召集者與發起人。具體事務卻沒有怎麼介入,反而是韓邦奇與韓門弟子,忙前忙後。忙得不亦樂乎。
其他人紛紛參與進去,組建鄉約,賑災貸款,工程撲賣。防疫等事務,一五一十的教給了各地鄉民。
周夢臣也看出來,韓門一派,不,應該說是關學在關中的影響力了。幾乎每一個鄉約會,無論大小,都要請一個秀才,或者不是秀才的讀書人來主事,雖然未必是鄉約長,但是最少是副的。一個個被韓邦奇訓得就好像孫子一樣的。嗯,或者說,就是,這些人要麼是韓邦奇的弟子,要麼是再傳弟子,或者師兄弟的弟子,叫他師叔或師伯。
總之,他們在韓邦奇面前,只有聽話的份。
有了這麼多關學弟子在。各鄉約會組建,與原來的鄉約會的改組,都很順利。特別是在大災之下,很多百姓都都在煎熬之中,脫離了集體都很難活下去。
他們更需要來自鄉約會的幫助。
所以,朝邑的大會,是一場成功的大會,勝利的大會。
在朝邑大會之後,整個賑災場面煥然一新。
以前周夢臣只能透過縣令來管理下面的百姓,但是具體怎麼管理,縣令也沒有辦法。最多搞幾張告示,派胥吏下去通知一二。但是如今每一個縣都被分成了多則幾十個,少則十幾個的鄉約會。縣令只需與下面的鄉約會對接就行了。
如果縣令想做什麼事情,召集各地鄉約會的頭目,在縣談談。只能能說得通,讓各地鄉約會支援,那麼這個政策就能推行下去,但是如果有壞於本地百姓,縣令估計也是寸步難行的。
這對官員來說,也是一柄雙刃劍。
不過,周夢臣並不在意。畢竟,即便他什麼也不做。將來大明地方官也是這樣的。還不如看看,這種鄉約會在大明會結出什麼樣的種子。
朝邑大會之後。周夢臣就微服參觀地方情況。
發現鄉約會果然有用。
最直觀地表現就是,賑災貸款,繞管官府直接到了鄉村一級別。百姓手中有錢。自己就興起了很多工程,比如說,將村子幾條河渠修一修,再打幾口井,修繕一下房子等等。囤積一點糧食。
看似很不起源的東西,卻能夠讓百姓熬過大災之後的一年。
至於,周夢臣的工程分包,更是讓周夢臣有一種熟悉的感覺。
周夢臣其實也見過之前官府組織的一些工程。甚至周夢臣也督造過工程,畢竟北京外城都是周夢臣修建的。周夢臣對當時官府普遍的修建方式是很瞭解的。
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