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楊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21章 內戰中的亞爾採沃與維亞季奇首領赫多達,留裡克的崛起,重生的楊桃,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沃利河在曲折中靜靜流淌,它透過一片山區丘陵地域最終注入第聶伯河。
因為這片丘陵使得河道變得陡峭,被河水不斷沖刷著甚至形成了不少懸崖。
對於這種地貌,移民於此的克里維奇人稱之為“亞蘭”。
若是再加入“濱河村莊”的字尾描述,念法就逐漸成了亞爾採沃。
這是斯摩稜斯克克里維奇人社群的一個分支定居點,它距離主城在直線距離較近,但雙方的交通依舊高度依賴河流與河畔道路。
丘陵與森林阻隔了兩地,這個時代橫穿森林的斯摩稜斯克大道不存在,想抵達沃利河與第聶伯河交匯處,任何人只能老老實實沿著河道走。
現在已經開始進入一年裡最寒冷的適合。
浩浩蕩蕩的難民隊伍拖曳著雪橇,亦或是什麼都不帶,男人女人湊在一起,黑壓壓的隊伍排成狹長的佇列,秉承著活命的信念向亞蘭定居點挪步。
彼時的亞蘭與後世的亞爾採沃,在地理上有一定出入。
沃利河在與第聶伯河交匯處形成第一個定居點,以此為中心,更多的村莊由最近的河道向兩個方向延伸。
就在兩條河流的交匯處的三角洲,一片欣欣向榮的農墾區拔地而起。
當羅斯大軍侵入格涅茲多沃又向著斯摩稜斯克進軍之際,住在亞蘭的人們對九十公里外的事情一無所知。
九十公里的濱河之路不算遠也不算近。
亞蘭定居點的人們遂對著斯摩稜斯克的那些貴族“拜碼頭”,實質過著自給自足的日子。
他們與更東方的鄰居維亞季奇人關係不錯,但自己一方是克里維奇人,與他們的確有一些區別。因為這份區別,亞蘭定居點的人們依舊認同斯摩稜斯克為宗主,但這從不使得他們就與維亞季奇人有任何意義上的紛爭。至少現在絕對沒有。
畢竟,維亞濟馬河與第聶伯河的交匯處更向東。坐著馬拉雪橇的維亞季奇人往往要在路上耗費五天的時間,哪怕是夏季坐著獨木舟在靜謐的河道上漂行,五六天時間也是少不了的。
雙方的直線距離並非遠得離譜,只因大家往來交流如今只能依靠第聶伯河一條路徑,河道越是彎曲就意味著行人必須走更多彎路,偏偏上游區域的地勢過於平坦,第聶伯河擰巴得如同麻花,雙方的交流成本很大。
就是在坡度極小的平坦區域河道過度彎曲,最終形成一長串的潛水溼地。
這樣的環境對於維亞季奇的人的獨木舟與木筏極為友好,自然對於羅斯人的划槳長船就更友好了。
但說起友好,整個第聶伯河與其所有支流都凍結了,羅斯騎兵得以極高的速度狂飆突進。一如另一個位面,拔都汗的蒙古騎兵在冰封伏爾加河上飈速。
雖當羅斯大軍輕鬆完成了對斯摩稜斯克主要定居點的清洗,騎兵開始繼續向上遊進攻。
這一切亞蘭定居點依舊一無所知。
不過定居點的居民還是從陸續抵達的難民嘴裡知道了斯摩稜斯克發生的故事。
這些難民走一路死一路,他們缺衣少食偏偏要頂著風雪前進。
氣溫低得厲害,害於手頭工具有限,他們在森林處躲避風雪卻連生火的條件都不具備。每一夜都有人在睡夢中凍死,活著的的人無力掩埋這些凍僵的死者,拋下他們繼續趕路。
死的都是從斯摩稜斯克逃出來的克里維奇人。
聽聞了羅斯人野蠻殺戮,不想被殺、不想做奴隸的人們整村整村得逃亡。村民們又如他們的祖先般以舉村移民的方式離開定居點,他們走得過於倉促,就在風雪極寒中不斷損失人口。
有時候大家在想,與其這樣死得莫名其妙,還不如待在斯摩稜斯克不走了。做奴隸還能苟活,現在整個村子都要在逃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