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七章 無形的財政枷鎖,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欣賞的,有排斥的。

朱允炆對於何夕很多具體的辦法,是很看好與在乎的。但是對何夕最近搞出的民意天意之類,卻是極其排斥的。

無他,天意從來高難問,誰也說不出清楚,具體的天意到底是什麼玩意,這就讓皇帝有了上下其手的空間,皇帝操縱天意很簡單。所謂的祥瑞,史書之中出生的那些異象等等。

這些東西,古人不知道是假的。

只是愚夫愚婦不知而已。

而天下最多也就是愚夫愚婦。所以天人感應,是與愚民政策想對應的。即便所謂的教化,未必不是愚民政策的一種。

很多皇帝對祥瑞很排斥,但是能做的僅僅是自己不許下面獻祥瑞,而不是完全杜絕,就知道皇帝本身其實也清楚自己在做什麼的。

但是民意這傢伙就不一樣了。

其實民意這東西與天意一樣,沒有所謂的天意,自然也沒有絕對的民意,畢竟眾口難調,讓天下人有一個統一的想法,也是很困難的。只是某些將自己的意思包裝成民意確實很容易的。

這就是天意與民意的區別。

天意,皇帝自己操縱很容易,最多與士大夫爭奪詮釋權。

而民意,這東西皇帝操縱很難,但是士大夫們操縱卻是很容易的。這讓皇帝權力受到威脅。

天不變,道不變,不變者何也?就是皇帝天子這一套,法術萬變,所變者何?就是何夕對具體事情的處理,什麼工廠了,銀行了,商稅徵收辦法了等等。

朱允炆並沒有看出來,何夕很多事情,並不是他想與不想的。而是順勢時代洪流的調整而已。

丁顯所言,最合他心思了。

用何夕學說之中好的那些,而不用何夕學說之中不好的那些。

丁顯說道:“聖明無過陛下,臣也是在陛下的啟發之下,才有所得。”

丁顯就是照著朱允炆的心思說的。這一句話,也不算錯。

朱允炆說道:“那這一件事情該從何處入手?”

丁顯說道:“臣以為當從軍費上入手。”

朱允炆說道:“請試言之。”

“是。”丁顯說道:“臣負責火器的生產,太平鐵廠已經全力生產了。但是臣估計一年下來,只有火炮萬餘門,對應前線,山西,海上等地,依舊不足。而且老式火炮居多,潁國公要的新式火炮卻很少。將來也未必能夠提高多少了。”

“但是即便這些太平鐵廠每月都要補貼數萬兩之多。而且生產越多火器,其他鐵料生產就少了。太平鐵廠也就沒有其他收入了。時間一長要麼增加財政補貼,要麼讓五軍都督府出錢購買。”

“否則,這是難以為繼的。”

“這還是僅僅是火炮一項,其他各種型別的軍需物資,需求太多了,少府已經支援不住了。但是戶部存銀,也支撐不了多長時間了。臣不知道方首輔是如何向陛下交代的。但是軍改以來花錢如流水,縱然洪武年間,太祖皇帝為陛下留下糧食數千萬石,各種金銀數千萬兩,紙鈔更有數千萬之數,但是這樣下去,也是遲早要花完的。”

“陛下,應該讓方孝孺給一個方略。臣覺得首輔大人,是給不出一個方略的。到了那個時候,陛下自然用別的辦法,這樣就不能怪陛下了,只能怪方首輔無能了。”

其實,北京與南京在很多事情上,都是有相似的地方。但是也僅僅是相似而已,在很多事情也不同。

比如,何夕在武器上,其實讓遼東與遵化鐵廠額外付出了很多。但是總體上來說,北京這邊是記賬,然後財政部與各企業之間核銷就行了。反正這些企業每年都要上繳很多利潤,雙方在價格上壓一壓,核銷就差不多,如果有差別,還有免稅等政策。總之,何夕主打一個不花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