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五章 農村與經濟,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零五章農村與經濟雖然大明軍隊將會改革,從刀槍為主的冷兵器,演變成為火銃火炮為主的熱兵器。但是問題是,作戰一些基礎問題是沒有變化的。佇列訓練這東西,從春秋戰國開始,就是軍隊訓練的基礎,並不是火器時代才變得重要的。這些老兵用來訓練新兵也是很容易的。同樣也是給軍中新秀騰位子。除此之外,還有別的不同。對徵召士卒的優待。何夕當初給劉璟安排的農業改革,劉璟也容納在徵兵這一件事情中一起做了。這也是何夕要劉璟來辦這一件事情的原因。劉璟考察過河北的土地分佈情況,總體上來說,河北土地固然有向某些集中的趨勢。但是並不是太嚴重。一方面是開國時間還短,朱元璋推崇的開荒政策。還有一定的生命力。河北土地還在擴張之中。另外一方面就是北京城的修建,已經從河北地區吸納人力物力了。開荒種地也是一個經濟活動。就好像二十一世紀,除卻沒有辦法,是不會回家種地的。因為種地不賺錢。對於尋常百姓來說,開荒種地,也是要權衡利弊的。在此之前,對於百姓來說,只有種地這個一個出路,而今北京持續不斷的招工。也讓他們有了新的選擇。要不要去打工?雖然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去打工。對於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選擇。有些家庭人口多,力量大,能承受開荒的前期投資,他們更願意去開荒,畢竟土地永遠是自己家的。而尋常人家,人口單薄,是撐不起開荒的耗費。自然更願意去打工了。但是不管怎麼說,如此一來,原因做佃戶的人就減少了。對於土地兼併,就有了很大的限制。畢竟,土地兼併作為一種經濟行為,也必須要有錢賺。當佃戶不夠,土地再多也不可能為他們帶來利益的話,誰還會兼併。畢竟朝廷還有律法。那就是土地拋荒的話,是要被處罰的。時間拋荒時間長了,這土地就被官府收回了。這也是地方上勸農的本意。如此一來,誰還有兼併土地啊。當然了,這種情況不會長久的。無他,人口增長一定會趕得上土地的增長的。只是而今得到遏制,更不要說一打仗,土地並不安全。在兵荒馬亂的歲月中,土地這種不動產是不值錢的。金銀細軟才是最貴的。畢竟隨時能夠帶走。土地卻是帶不走的。劉璟就以徵召民壯為切入點。劉璟說服何夕為民壯發月錢。倒不是何夕不捨得。而是這一筆錢並不是小數,畢竟何夕估計未來大明所有適齡男丁都要參與軍事訓練,即便給的月錢很少,但加在一起,也是一個大數目。雖然何夕可以多印錢。但是這也是需要適度的。何夕也不知道,南京方面什麼時候開始反制。也不知道,大明經濟的極限在什麼地方,要知道,朱元璋發寶鈔的時候,剛剛開始也是很值錢的。但是打仗一多,就變成了廢紙了。何夕雖然對而今的鈔票進行了一系列運作。但是本質上,他與朱元璋做的是同樣的事情,但是他可不願意與朱元璋面對同樣的後果。所以在花錢上面,何夕儘量不大手大腳的。能省一點就省一點。而大明本來就由各種各樣的勞役。而今何夕已經在北京推行新法,也就是廢除了其他的徭役,只有兵役了,須知,其他徭役,百姓是可以自帶乾糧的。何夕為什麼要為這個花錢?這是一個成本問題。只是劉璟的話說服了他。劉璟讓民壯以自己的月錢為擔保,貸款買農具。一整套鋼鐵農具,價格是相當高的。百姓很多時候是沒有這麼多錢。但是民壯有了月錢就有了擔保,這錢本質上是在賬上轉一圈,就到了鋼鐵廠。而這一圈,卻讓廣大農村進入了鈔票的迴圈之中。要知道,各地百姓很多時候是不用鈔票的,銀兩用得也少。先不說後面的計劃,單單大量鋼鐵農具有了出路,給北京很多廠家帶來了生意。不管怎麼運作,河北的糧食產量一定會有一個提升。而且鈔票在農村有了使用場景,那麼將來用鈔票對糧食進行統購統銷,就由了基礎。至於何夕的農場計劃。劉璟自然會加以引導。畢竟河北與遼東不同,遼東的土地是國家的。是朝廷的。劉璟在分發土地下去的時候,做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