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章 何夕的大工程,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攻的局面。而朱雄英分明是嫡長子,朱雄英這裡也有監國詔書,而朱允炆那裡什麼都沒有,還有很多嫌疑。但是大明士大夫們卻沒有一個人出來發聲,其實就代表了一些傾向。南方已經逼急了。也就是說,就南方士大夫們來說,他們巴不得一下子與北方斷絕所有貿易。但是何夕卻不想,作為貿易上有優勢的一方,怎麼能放棄自己有利的武器。不僅僅要用,更要大用特用。只是何夕也知道,南北並立的影響太大了。何夕想要回復到戰前,幾乎不可能的。甚至,海上戰事,大明海外最重要的市場,也就是南洋市場,也很有可能失去了。這種情況下,何夕必須出手了。何夕說道:“今日我來此,還有一件事情要說,北京到營口的鐵路需要修建,還是如之前一樣,招標。今日讓張助教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這鐵路是什麼?”張助教自然就是張宗德了。而助教是官職,國子監七品官,與後世的助教不一樣了。對於鐵路,何夕早就籌備了,甚至已經完成測量了。從北京到營口,大概在一千一百餘里,三十里一站,大概三十幾站,因為沿途都有驛站,大部分車站都不需要怎麼修建了。蒸汽機也足以拉著火車在鐵路上跑了。畢竟,北方鐵礦,煤礦之中,已經有很多地方用鐵軌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就整個北方來說,人丁還是稀缺的,煤礦鐵礦都是重體力活,用得是青壯勞動力,如果不想辦法革新的話,鐵礦與煤礦就要用上十幾萬壯丁,何夕哪裡有人丁分配到其他部門啊。而軌道作為其中最重要的發明,應用得最多。遵化與北京之間這一條實驗線,也執行了很長時間,有什麼毛病也都弄明白了。可以大規模建設了。因為這個時代的鐵路載重不高,鐵路也很輕便,鋪設速度也是非常快的。何夕估計,整條鐵路。兩邊同時鋪設,大概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就能修建好。而北京到營口的鐵路才是一個開始。從北京到瀋陽,從瀋陽到高麗。從北京南下直到濟南,從北京沿著太行山東麓直接到黃河以北的鐵路,都在何夕的規劃之中,無非是誰先誰後而已。之所以,大規模修建鐵路有這樣幾個原因。第一,維持北京的工業規模,甚至擴大北京的工業規模,用於軍事。第二,就是鐵路在軍事上的運用了。古代大戰之中,需要人數最多的並不是戰兵,而是後面運輸輜重的人。很多大戰,戰兵不超過十萬,但是動員百姓轉運,何止百萬之眾。而北京轄內的人數太少了。極限徵兵,也不會有多少人的。頂多百萬之眾。百萬之眾看似很多,但是在未來的戰場之上,何夕覺得未必夠用。這裡面有種種原因,最大的原因,何夕覺得是戰爭方式的改變,也就是火器時代的到來。讓戰爭與之前不一樣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