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二章 請死,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何夕說道:“從為人上還是很佩服。”

朱元璋輕輕一笑,為人上還是很佩服,也就是除此之外,就不好說了。

朱元璋說道:“準了。”

何夕說道:“謝過陛下。”

這個時候,外面的太監輕聲道:“陛下,翰林院掌院劉老大人求見。”

朱元璋輕輕一笑,說道:“何夕,你覺得朕該不該見他。”

何夕說道:“陛下自有聖斷。”

朱元璋說道:“自有聖斷,哼,就他進來吧。”

如果沒有何夕之前那一番話,劉三吾是萬萬見不到朱元璋的。因為在朱元璋下定決心的時候,劉三吾,方孝孺等十幾個清流代表,已經在死亡名單上若隱若現了。

如果朱元璋不知道,他這個政策下去,誰會反對,也太小看朱元璋了。

而朱元璋,對付這種反對,從來用長刀對話的,沒有那麼多彎彎繞。

只是何夕的一番話,讓朱元璋改變了主意。既然想掀起輿論戰,總是要有對手的。獨角戲是沒有多少人看的。劉三吾等人就是一個好對手。

片刻之後,劉三吾就進來了。

劉三吾亦步亦趨地行禮問安,眼睛餘光看見了何夕,但是身形依然一絲不苟,似乎有一種虔誠在其中。

說實話的,何夕對大明的各種禮節,都定義為繁文縟節,能免則免,不能免則勉強為之。從來不覺得有什麼好不好的。但是今日,他忽然覺得劉三吾的動作之中,似乎有一種特殊的韻味。

讓何夕說不上來的韻味。

劉三吾是儒學宗師,禮法大家。在何夕眼中的繁文縟節,浪費時間。而在劉三吾眼中,一舉一動,一節一拍,都有自己的傳承與創作,這一個動作,是來自周禮,這個動作是出自某人關於禮記的註釋。

如是等等。

在外人看來,不過一些亂七八糟的動作。但在劉三吾看來,這是至高無上的準則。

說他曲高和寡也好,圈地自萌也罷。他真的對自己所相信的有一種虔誠。而今日,劉三吾來到這裡,也報了必死之心。是以身上那種韻味,越發明顯。

朱元璋說道:“劉先生,所來何事?”

劉三吾說道:“臣所來,乃是請陛下收回成命。”

朱元璋淡然說道:“什麼成命。”

劉三吾說道:“陛下制定大明律多年,有些不妥當的地方,應當損益,只是,何夕邪說害人,又沒有歷任刑部,大理寺職位,對大明律並不熟悉,不能擔此重任。還請陛下收回成命,另責賢良。”

朱元璋輕輕一笑,說道:“何夕,你怎麼看?”

何夕說道:“劉老大人此言差矣,微臣雖然年少識薄,但自信還是有一些能力,為朝廷效力的。”

其實何夕覺得劉三吾說得對。

從程序正義上來說,修訂法律,挑選對法律熟悉的人才合適。何夕的履歷之中,不要說專門的司法官,就是審理案子都少之又少。根本不熟悉大明的司法體系。並不適合做這一件事情。

不過,何夕要做的不是熟悉大明的司法體系,而是要將大明的司法體系,修改成自己熟悉的樣子。之前種種就不算是缺點了。

只是之前何夕還想與劉三吾講一個是非對錯。而今完全放棄了。

兩個底層思維邏輯完全不一樣的人,連對話都覺得很困難。更不要說說服對方了。那更是完全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劉三吾說道:“陛下,臣看過何大人底稿,其中有很多汙衊聖聽,有損國體之言語,臣之前所言,只是念何夕年少識淺,有所迴護,而今何某不知悔改。臣請陛下殺何夕以謝天下。”

劉三吾此言一出。

何夕愣住,嘴角有一絲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