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二章 準備中,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忽然一個官員,說道:“怕什麼,現在還不到怕的時候,先摸清何夕到底要做什麼再說不遲,何先生,雖然另立新說,但也是儒門一派,大家還是有商量的餘地。就算沒有。該堅持的事情,自然要堅持的。或者,諸位想投入何先生門下。”

這個官員不是別人,乃是齊泰,現在叫齊德,齊泰這個名字是後來改的。朱元璋賜名。他之所以稱何夕為先生。因為他聽過何夕的課。只是他年紀稍大,何夕在國子監的時候,他已經準備入仕了。並沒有到明鑑堂。當然了,這也有他對何夕的學說不感冒。

當時齊德覺得,何夕的學說,長於小術,昧於大道。何為小術?就是科學方法論,將數學引入各方面分析之中,不管是人文還是自然。這些在齊德看來都屬於術。什麼是道?就是哲學層面,對世界觀的解釋。

當時的何夕迴避了這些問題。

齊德覺得何夕的學說,有用。但也僅僅限於有用而已。

後來入仕之後,在六部輪轉,而今是兵部侍郎。升遷速度,並不在何夕之下。固然是因為他與何夕差不多時間入仕。更因為朱元璋很欣賞齊德。歷史上的朱元璋就很欣賞他。

齊德在歷史上發跡,就是因為,雷擊宮門。朱元璋召任官九年,沒有過錯的官員陪同祭天。結果只有齊德一個人。在祭天的路上,朱元璋細細考察齊德,發現天下山川地理形勢,已經天下兵馬部屬,如掌上觀文,只要朱元璋問,沒有齊德回答不上來的。

在明史上有這樣評價的人。還有一個,就是三楊之中的楊榮。也是主持軍務大臣。

齊德說道:“方大人,太子殿下是什麼意思?”

這些人聚集在這裡,可不是方孝孺的面子,而是太子的面子。這些人是太子的基本盤之一,這也是太子對這一件事情有些牴觸的原因,可以說,朱元璋對士大夫每一次打壓,之前的清丈,而今重修大明律,等等,對士大夫們衝擊最大。也對太子衝擊很大。

朱元璋其實已經給太子時間,讓太子改換下面的人。但是太子卻遲遲不動。

一方面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宋濂,方孝孺師徒兩人追隨太子這麼長時間,豈能說放棄就放棄了。太子不是朱元璋,朱元璋可以對李善長下狠手,但是太子做不到,另外一方面,那就是太子積攢這些人才,也不是一下子就有,也是歷年積攢栽培出來的。

扔掉容易,但是再從什麼地方找出這樣素質的人才。

在什麼時代,高階人才都是稀缺的。

而忠心的高階人才更是稀缺。這樣的人太子豈能輕易放棄。

方孝孺說道:“殿下的意思,不許我出頭,因為這是陛下的意思。如果說我看不慣,殿下讓我回家省親。告假幾月。”

大明是中國古代王朝之中假期最少的王朝。

假期可不容易有。

很難批下來,更不要說幾個月了。

可見太子對方孝孺的愛護,與退避三舍之心。同時,也體現出太子內心之中的糾結之感。

方孝孺此言一出,這氣氛就有一些冷場。很多人都暗暗皺眉。

對太子的舉動不滿意。

對朱元璋更有怨言。只是再多的意見,也不敢多顯露出一點。

齊德說道:“方大人迴避此事也好。不過,這一件事情不能不管,劉老大人。如果陛下要何先生主持此事。也不會輕易越過朝廷規章去,以我之見,何大人很有可能加翰林學士銜。”

劉三吾一愣,說道:“你的意思是-----”

齊德說道:“翰林院可是大人您的地盤。最少要將陛下的心意搞明白再說。要對症下藥。”

劉三吾說道:“這事我來辦。”

齊德說道:“丁先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