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二章 農業專業化經營,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零二章農業專業化經營何夕淺薄的知識,其實一直在擔憂。安置六十萬人口在北京城中,雖然沒有發什麼安置費用,但是實際上,這些人都被正在修建的北京城工程,與各地配套的工廠給吸收了,整個北京城工程大概有四十萬人之多。畢竟六十萬人口不可能都是男丁。如果加上工廠的工人,大概有五十萬人在何夕的指揮棒下工作。雖然說,市場工價壓得很低,但是平均下來,每一個人用工成本在一兩左右的。這個成本,並不僅僅是每個人的工錢,還有商社在這個人身上賺的錢。也就是兩個月以來,何夕投放在北京市場上兩三百萬兩。北京城外賣蔥油餅的,也從一個大銅錢四個,變成了一個銅錢一個。如果不說,何夕用北平的軍糧平抑糧價,糧食價格即便沒有動,否則還會升得更快。何夕覺得市面上的錢,急需一個流動的方向。何夕幾乎想了很多,想來想去,還是農業上。百姓有了錢,官員有了錢,商賈有了錢,都會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買田置地。而北方地廣人稀,土地買回來沒有人打理,也是不行的。何夕覺得,提供農業效率的牲畜,與提供農業效率的新型農具,是一個很好的方向。牲畜不用說了,燕王那邊有。而且燕王也要支援他。何夕覺得將直接支援,換成採購牲畜好好多了。在民間牛的價格要比馬貴,雖然說草原上的牛,沒有經過馴化,不懂得犁地。但不管怎麼說都是牛,燕王這裡牲口數百萬,不說多的,十幾萬頭牛過來,也就近百萬兩銀子了。而且農具生產很簡單。各自軍用武器,乃至工程器械都生產出來,這些農具生產更是如此吃飯喝水一般,更不要說,因為維持軍械生產,在這方面產能極大。可以將農具的價格打得非常便宜。使用卻不簡單。原因無他,如果僅僅是人力的話,農具帶來的效率是有極限的。而且人力能開採範圍也是有極限的。很多時候,就造成這樣的情況,那就是百姓琢磨了一下,雖然這東西用得很便利,但是家裡地就那麼大,多費些力氣就行了。農民的力氣是不值錢的。如此一來,這些農具根本賣不出去。即便農具再便宜也不如農民的力氣不要錢。但是而今,楊士奇提醒了他。因為北京的原因,遠的不說,整個河北地區,估計不會有人願意,去當佃戶了。無他,不划算。前文說過,開墾荒地容易,這是朱元璋一直以來秉承的態度。支援開荒。其次,就是報酬不划算。一個人能照顧的土地是有極限的。一家人齊齊上陣,能照顧的也不過三十畝上下。北方畝產也不過二石有餘,如此一來三十多畝,也不過七十多石。賦稅不過兩石左右,但是服役等花費,不在少數。加起來估算到十石糧食吧。地主收租,不多說,五五分吧。一年下來,也就是三十石的收成。一年五口吃飽,每年三石,這已經很少算了。也就是十五石。這還是豐收的情況,但是種地風險,更多在於不確定性。就好像這一場水災,一點收成都沒有?怎麼辦?而一家最少兩個男丁才行。而在北京,就算是賺得少,兩個男丁加起來,一年也能賺十幾兩銀票,因為何夕固定了糧價。一兩銀票能換三石糧食有餘,也就是,就結餘來說,兩個人在北京城遠比在土裡刨食賺得多。更重要的是自由。給人當佃戶,可不是說,除卻種地之外,就沒有其他的事情了。否則地主與佃戶之間的關係,為什麼會被稱為人身依附關係。而在北京城之中,好歹是城裡,不敢說沒有那些骯髒事情。但是,各方面不敢鬧太大,無他,衙門就在幾條街外的路上。弄一個不過,去告狀了。即便上面有人能擺平,也是需要成本的。所以,就上下關係來說,北京城這裡,要比鄉下好。畢竟在鄉下,有時候死了人,滅人滿門,說遮掩下去,就遮掩下去。而在北京城中,一個人非正常死亡,是很難遮掩住的。這些是何夕與楊士奇都能看到的。但是下面的推演卻不一樣的。楊士奇覺得接下來,就是土地荒蕪,大家都不種地了。糧食供應短缺,而在何夕看來,就是另外的樣子。也就是何夕問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