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二章 農業專業化經營,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士奇的問題。楊士奇覺得何夕的想法很有深意,卻不知道該從何說起,說道:“還請大人明示。”何夕說道:“我一直提生產力,生產力是什麼你也知道,所以就農業上來說,就是儘快能讓每一個人能耕作更多的土地,產出更多的糧食。這是才必須的。之前佃租模式,我一直不喜歡,就是因為,佃租這種模式,是沒有去真正關係糧食生產效率?地主僅僅是收租而已,不關心佃戶種得怎麼樣?如果佃戶種得好,糧食生產多,地主或許還會增加地租。最好壓迫到佃戶僅僅有一口氣不死就行了。這種情況,怎麼可能提供糧食生產效率。”“而今不一樣了。河北土地不缺,卻缺人丁,地主是不可能親自種地的。所以而今是很多自耕農發展大好時機,而這些農具如果能被百姓所購買,也對軍工大有好處。更不要說,只有得到了反饋之後,才能開發出更好的農具。將來百姓一人能耕作幾十畝上百畝的時候,北方糧食還是問題嗎?”何夕不由想起後世機械化大生產的農場,一望無際的農場,幾個人就能控制住。而今自然做不到這個地步,但是何夕對農具改革很重視,再加上幾個牲口,一家人耕種一百畝,甚至更多一點,並不是沒有可能的。楊士奇說道:“大人,您沒有幹過農活吧?這怎麼可能?”何夕說道:“怎麼不可能?不過是不在精耕細作而已?比如馬耕,你不是沒有見過。而且最重要的是,這些農戶是自耕農,是良家子。”楊士奇心中一動,忽然想起更多了。如果說,今後大明鄉下就是這樣一個百畝為主的家庭農場為主,即便每畝僅僅生產一石糧食,一年下來也就是一百石,更不要說,是自己的土地,不用交地租,每年結餘幾十石糧食,就是非常殷實的人家了。而良家子這三個字,更是讓楊士奇有著無限的遐想。漢唐之雄風就是建立在這三個字上面的,漢代唐代良家子都是自帶兵器到軍中服役的,正是有這樣的兵源在,漢唐的軍隊才如此厲害。讓楊士奇陷入深思之中的,是這三個字帶來政治上變化。朝廷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就是因為地主經濟模式,士大夫們之所以強大,就是土地所有制的問題,即便,朱元璋均平天下,讓天下很少有兩百頃以上的地主。但問題是,誰都看出來這個模式不可持續。因為雖然人口增多與內卷,上層對利益的不斷追求,他們遲早將土地從自耕農手中奪回來,將自耕農變成佃戶,將土地變成他們家族世世代代的根基所在,而百姓就是他們的農奴。但是而今卻不一樣了。如果說,沒有足夠的人丁被剝削。不得不維持家庭農場這樣的模式。因為地主權貴即便搞來土地也沒有用,因為沒有人種地。那麼這樣的情況,反應在政治上,又會是什麼樣子的?楊士奇一時間想不明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