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四章 諸王,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三十四章諸王即便是燕王滅元的時候,給蒙古百姓帶來不少損傷。而今蒙古人也迅速地恢復元氣,並且對燕王心悅誠服。倒不是,燕王有多大的個人魅力。實在是遊牧民族底層百姓,比起大明百姓實在太慘了。這也是為什麼在古代,很多長城之外,中國百姓都想要的土地,但是在遊牧民族那裡就是水草豐盛,可以開國立基之地。而今,燕王帶來中原先進技術,帶來新的生產方式。讓很多百姓,第一次吃飽了飯。如是種種,豈能不讓牧民們感恩戴德。任何地方的百姓都很現實的,而草原上的牧民更現實,甚至說是勢利眼也不過分,因為草原上生存條件困難,不現實一點,餓死的就是自己。他們沒有選擇的餘地。於是,蒙古女人被男人搶去了,就是男人的了,甚至跟隨男人對付自己的母族,也在所不惜。看似無情,但卻是活下去的唯一辦法。或許蒙古貴族們,還有所謂的忠誠與驕傲。但是對於底層百姓是一點也沒有的。燕王手腕高明,再加上孛兒只斤家族的人都送到了南京去。在這種情況之下,想辦法收買人心,所以一年有餘,燕王已經站穩腳跟了。更難能可貴的是,燕王也建立一套完善的文官制度。每一個千戶都有長史作為副手,主管錢糧,民政。這也是建立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才在上層建築上做出增減。如此一來,燕王的統治其實是比一些遊牧王朝的部落聯盟要更加進步。畢竟即便成吉思汗在的時候,千戶也是隸屬於各大貴族,就好像納哈出所部,就是木華黎家族的世代承襲的人馬。而今,最少燕王建立起一套官僚體系。從而加強了王權。燕王的體系,已經有了建立一個遊牧大帝國的基礎。這是燕王一直以來的目標,他也是一直這樣做的。對內穩固根基,對外一直刺探瓦剌的情況。瓦刺與大明之間,關係很微妙,瓦刺朝貢大明,朱元璋封瓦刺首領為忠順王,凡是封這樣的王號的人,一般都是既不忠,也不順的。所以這位忠順王,一點也沒有辜負他自己的王號。忠順王在自己領地悄咪咪的重立元廷,不知道從什麼地方找到一個小孩子,說是孛兒只斤嫡系血脈,將自己的孫女嫁給這個孩子,就扶立為大汗,用來整合草原上,大元朝廷的殘餘勢力,並以這個名義,與西域各蒙古汗國交往。一套班子,兩個牌子,分別對應大明,與蒙古殘餘勢力,手腕非常靈活。燕王穩固根基的時候,瓦剌也沒有閒著。建立起卓羅斯家族統治,等待有一天,改朝換代。燕王也在籌備自己的機會。那就是燕王城為核心,四十四個千戶所為分支。燕王城是燕王的核心,也是松嫩平原上唯一一個以人口過五萬的城池,是燕王麾下將領官員的聚集地。更有一些簡單的手工藝,更是商品散集地。燕王直屬過萬甲騎,四十四個千戶,總計提高四萬甲騎,在征戰的時候,還能徵召百姓,組織一支超過十萬的騎兵。足以讓他敢於發動對瓦剌的決戰。但是燕王自己覺得,要完成這樣的軍隊建設,以及囤積足夠的物資,燕王覺得需要三到五年的積蓄。在此之前,燕王最喜歡大明中樞保持穩定。只是隨著太子之死,他這個簡單的期望,破滅了。燕王第一時間,想到了,這個位置他能不能爭一爭。隨即燕王自己否定了這個想法。並不是說燕王完全沒有野心,只是燕王比晉王要更瞭解朱元璋。如果朱元璋屬意他,那麼他不用爭,這個位置一定是他的。如果朱元璋不屬意他,他即便是爭了,也沒有什麼用處。最後的下場,還很悽慘,很難全身而退。如果說,而今燕王對自己的生活與處境,很是不滿。燕王未嘗不會下狠手搏一搏,但實際上,燕王對自己而今的情況,是相當滿意,在草原上建立起自己龐大的帝國,甚至燕王可以預見自己的未來,橫掃西域,西盡黃沙。遠離中原之後,諸事也可一言決之,這種快意,並不比當皇帝少。他又何必不給自己留一條後路啊?所以不管燕王內心之中怎麼想,最好的辦法,是做好自己的事情,等待天意,天意在我,則什麼也不用說了,如果天意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