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四章,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流。再有就是這裡,有乃是鐵嶺,開原附近。有兩個衛所,數萬百姓乃至依附的部落,在歷史上,是大明在遼東最北方的戰略支點。而今再往北大概兩百里左右的,長春堡附近才是明朝最北方的支點。

當然了,這個距離也可以看出來。

遼東防禦有多大的空檔。

何夕到了老米灣,慶雲堡打聽訊息。

本來何夕還沒有決定自己要在什麼地方停下來。

他倒不是怯敵,而是很有自知之明。他留下來,未必是前線將士的福音,很有可能是問題所在。只是,他在老米灣打聽到的訊息。卻令他大吃一驚,說道:“你說什麼,吳高已經到了鐵嶺衛,還有瀋陽三衛?”

“怎麼這麼快?”

“這才幾日?”

慶雲堡千戶說道:“小的聽說,吳侯爺在得知有敵人入侵的第一時間,截斷了遼河渾河的航運,不管是什麼船隻,不管裝得什麼物資,哪怕是金銀也要就卸下來。丟在碼頭上,立即將瀋陽三衛給拉上來。用了五日時間,此刻就在鐵嶺衛集結。”

何夕暗道:“好快的動作。”

何夕算了算航道。雖然從瀋陽到鐵嶺直線距離不斷太遠的。但是走水路的話,卻要先從渾河到遼河,然後從遼河逆流而上,大概有六百里水道。從渾河順流而下,那很快,但是逆流而上,就由一點廢時間了。

五日六百里,大抵是日夜兼程了。

更不要說,從得到訊息的時候,當機立斷。

這水平已經很不錯了。

這一次吳高,給何夕很大的驚喜。

其實,這也是大明將領整體素質在。畢竟是開國之初,名將如雲,下面各級將領,不管是老將,還是將二代,大都有幾把刷子。等到了亡國之際,那個時候比得是下限,一個個友軍將領,全然指望不上。

何夕既然知道吳高在鐵嶺。何夕自然決定在鐵嶺停下來。

從老米灣慶雲堡走水路到鐵嶺,順流而下,用不來一日。

當日,何夕已經到了鐵嶺。

------

何夕到了鐵嶺,吳高大喜過望出門迎接不提。

兩人進入內室坐定。

何夕立即問道:“而今局面,吳侯決定怎麼做?”

吳高說道:“守住這條河。”

何夕看著地圖上,一道淺淺河道,說道:“這是?”

吳高說道:“這是大清河。”

清河,是北方常見河流名稱,在山東有大清河,江蘇有大清河,河北也有大清河,大抵是因為北方河流可以分為兩類,清流與濁流。很多河都是濁流,清流就少。就以清河名之。

這裡的大清河,不過是遼河的支流。發源於長白山,向西流入遼河之中。橫隔在鐵嶺與開原之間。河流算不上大。也算不得小。

但是何夕很疑惑,吳高手中有數個衛所,合計三萬有餘。雖然不都是騎兵,但是三萬有餘的軍隊,已經一支重兵了。而吳高僅僅想守,而且是守一條河流?

清河雖然是遼河支流。但依然有一兩百里長。幾萬人未必真能守得住啊?

吳高看出了何夕的疑惑。說道:“大人,我這裡次帶來了大小船隻近千艘,大清河上的船隻也近在我手。派士卒登船。橫於河上。韃子不能飛度,而大清河發源於長白山。韃子想要繞過。只有兩個辦法,一個是,深入長白山。翻越群山,出於鐵嶺之後。另外一個辦法,就是渡過遼河,繞道遼河以西,然後深入南方再次渡過遼河,攻遼東之地。”

“此二策,皆不可取。不過大清河是一條小河。久守必失。恐怕堅持不了多久,不過我還有備用計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