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二章 大歷史,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十二章 大歷史
這些細節之中有相當大一部分與史學沒有關係,而是物候學的內容。放在古代,大抵是訓詁,或者博物學方面的東西。但是何夕而今講的時候,當史學內容來講,下面的監生們,自然將他當成史學內容來聽。
畢竟,這年頭並沒有詳細的學科分類。自然是何夕隨意想怎麼說就怎麼說了。
等何夕講完,太陽也西斜了。
何夕也暗自鬆了一口氣。三天備課,將自己並不是太熟悉的東西。弄得通透,對何夕來說,也不是太容易的事情。好在經過十幾年的讀書,何夕的學習能力還是可以的。
一番突襲學習之下,在這些人面前總算是沒有露餡。
此刻講完了。他才能輕鬆一會兒。
此刻何夕背後的黑板上,那張圖表早已收起來了。黑板上,有著這樣那樣的圖案,最醒目的是無數個圓套娃一般疊在一起。這就是何夕畫的樹輪,講解氣候對樹木的影響,以及天氣越寒冷,樹長得越慢,樹輪之間縫隙越小這個道理留下來的。
何夕說道:“好了。下面是提問時間。”
而今不復上午時的冷清。幾乎一瞬間,無數手臂從四面八方伸出來。連窗戶外面,門外面也有無數人伸出手臂。
何夕對早上提問的練子寧有印象。依舊讓練子寧來回答。
練子寧問出了幾乎所有人想問的問題,說道:“先生,您覺得氣溫與歷史朝廷變遷有聯絡嗎?”
何夕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道:“兩漢人口最多的時候是六千多萬,之後唐代人口最多的時候大概是五千多萬,兩宋人口最多的時候大抵一點四億。每當戰亂之後,白骨露於野,千里無人煙。到最後人煙稠密,然後一場大亂。土地是有限的。人口增長是無限的。子又生子,孫又生孫,土地產出有限,人口無限,是不是當土地不足以養人口的時候,就天下大亂了?”
這問題,將所有人問得一愣。
很多人都冒冷汗了。因為他們覺得何夕說得太有道理了、
何夕用粉筆,在黑板上打了一大大×。說道;“研究歷史,要大歷史觀,要有時空觀。縱觀千年,橫觀八方,從時間空間上把握全域性,能見天下,方能見一隅,能見千秋,方能見一時。此其一也,有明白,歷史是一個很複雜的系統,很多事情都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的。每一個歷史事件,背後的問題都很複雜,甚至有些人一念之間,就是兩個歷史走向,但此人之一念,卻非我們後人所能知道的。”
“回到剛剛的問題,氣溫變化與歷史變遷有關係嗎?”
“或許有吧。我只能這樣會回答你,因為我們學歷史的人,決計不能信口開河,有一份證據,說一分話。決計不能想當然耳。我之前大部分精力都放在這個課題上了。至於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你們自己去解答吧。”
“不過,即便有關係。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聯動,也不會僅僅有氣候變化這一個原因的。”
何夕不是學歷史的。此刻說嗨了,就真以為自己是歷史專業畢業的,其實他說的很多地方是有出入的。
比如何夕此刻說大歷史,與後世大歷史的概念也是有出入的。相當於後世歷史的綜合性。只是何夕自己不知道。他只是自己給的定義。
不過,在這裡,何夕就是新史學的開山鼻祖,他想說什麼,就是什麼。他掌握了史學的定義權。自然想怎麼說就怎麼說。這也是何夕的快意所在。
“先生,氣溫計該如何做?”
“先生,您覺得南富北窮,是有氣候差異有關係嗎?”
“先生----”
無數問題向何夕砸了過來,何夕僅僅回答了四五個。就不回答了。因為何夕發現他如果一直回答下去,估計明天也回答不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