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三章 遼松運河計劃,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三十三章 遼松運河計劃
何夕說道:“如果國公願意將這二十萬壯丁留下來,只需三個月。而且這裡一切都準備好的。瀋陽鐵廠那邊,已經打造了大量的工具。而且為了支援前線,這裡儲備了大量的糧食。而今退兵。這些糧食要運回後方,其中耗損也很嚴重的。這一來一去之間,估計就要耗損三成左右。還不如就地以這些軍糧供應大軍修建運河。”
“我勘探過這裡,從東遼河到這裡,大概三百多里。但其中有其他天然河道支流可以利用。中間挖掘不到二百里,其中有幾座分水嶺。但都不高,大概在三十丈與六十丈之間,而且都是土山。可以挖穿。當然了,挖穿的話,工程量太大。可以用船閘的方式,令船翻山而過。”
“三個月,二十萬壯丁。決計是可以的。”
何夕早就有腹稿了。馮勝一問,就和盤托出。
其實,遼松運河並不是一個新鮮的計劃。當然了,這個新鮮是指後世。在清朝中期,就有人提出這個計劃。孫-中山先生的全國交通計劃之中,也是有遼瀋運河。而國家北水南下計劃之中,更是有遼松運河計劃。
當然了,發展的後世,已經不僅僅是一個遼松運河計劃了。是連通東北內地的計劃,連通黑龍江,遼河,門圖江,鴨綠江計劃。如果能辦成,東北內地就能透過水路出海了。
後世計劃之龐大。不是何夕敢想的。
何夕能想到的,就是勉強將遼河與松花江聯絡到一起,而且水道也很狹窄。好在這裡分水嶺的地質不算太惡劣。不像更北的地區,就已經有了永久凍土層。更增加了施工難度。
但是何夕規劃的運河,最窄的地方,大概有三丈多一點,也就是十米。遼河之中大一點的船隻都不能透過。但也是無可奈何的。只能先解決有無問題,等手中寬裕了再擴建不遲。
而這樣的運河,在後世,幾乎沒有什麼用處。還不如某些灌溉乾渠寬。
馮勝心中思忖了好一陣子,說道;“我只能說我不反對,而遼東剩餘的軍糧,你也可以自己處置。這些俘虜,也在遼東安置。但是其他的事情,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另外, 你要做好準備。你既然敢對我,你能三個月做完這一件事情,我也相信你。但是我提醒你一樣,韃子不會坐視不理的。”
何夕心中一凜,說道;“下官明白。”
何夕的做法是陽謀。這一條運河一旦修好。其中的好處有多大。誰都能看明白。韃子那邊也不會不知道。
單單是工程量上來說,這一件事情並不是太難辦的。兩百里,寬三丈餘,深兩丈餘。土方量雖然不少。但是何夕都已經準備了鋼製工具。還有足夠的糧食。而且挖土也不需要什麼技術含量。只是測量上需要一些技術支援。但是這也不是什麼難事。
畢竟,明代歷史上開新河的時候,很多河道。也是幾百裡寬,不過幾個月就完成了。請不要小看,古人組織大型工程的能力。
再加上何夕提前準備。問題不大。即便有一些問題,拖延一兩個月,也是可以的。
但問題是,工程之外的事情。
比如如此使用俘虜,俘虜會不會其他心思。比如蒙古人的襲擾等等。
整體上來說,這一條運河,已經在大明邊軍保護範圍之外了。再加上這些修河的人,都是蒙古人或者投奔蒙古人的漢人。如果裡應外合,這工程不能完成不說,還會醞釀一場大禍。
脫因帖木兒又一次馮勝手下敗陣了。
但是何夕一點也不看小看這位老將,不說別的。單單說,他在馮勝手下敗了這麼多次,但是依舊活蹦亂跳,就可見他的本事。馮勝可一點沒有手下留情。再加上而今強弱對比,他能給大軍弄出一些麻煩,已經是相當不錯了。
馮勝說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