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二十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3章 詠鵝和憫農,人在漢末,種田起家,觀書二十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吳詠看了看卓文宣,見他正盯著自己,等著回話。轉頭又看了看何蓮和成昭,見她們好像也是這個意思,讓自己去跟一群剛蒙學的童子去背誦《急救篇》,不禁頭疼起來。
他雖然對這時的蒙學內容不怎麼了解,但不代表他要跟著一群童子,從零基礎開始學啊,這要是天天讓他跟著那群八九歲的孩子一起蒙學,還不得瘋掉!
他之所以來蒙學學堂,並不是真的想在這裡和其他孩童一樣,每日過來學堂蒙學,而是來看看這漢代的學生都學些什麼內容,還有就是來學習寫繁體字。
在後世用慣了簡體字,雖說大學時選修古漢語,繁體字也大都認識,但是真要寫起來,肯定還是有些問題的,一提筆肯定會下意識的去寫簡體字。
這些都要慢慢修改,需要大量的時間精力,潛移默化,養成寫繁體字的習慣,這學堂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可是卓文宣讓他從零開始學,這就違背了他的初衷,他可不想浪費時間去學這些。
但卓文宣也是好心,吳詠也不想直接就拒絕,省得他難堪,於是斟酌一下,開口說道:“叔父有所不知,侄兒雖然並未就讀過蒙學,但神遊太虛時,也時常在學堂聽課,所以一些基礎的知識,侄兒還是懂得。而且侄兒還要跟太守救濟流民,也不能天天在學堂蒙學。”
吳詠的話還沒說完,卓文宣便打斷了他:“你現在年紀還小,正是讀書的年紀。救濟流民自有官府中人組織,你可不能因為這個,而放棄蒙學,知道嗎?”
吳詠皺了皺眉頭,語氣有些不耐煩了:“叔父,我不是不蒙學,而是沒有必要去學這些基礎的知識,與其浪費那麼多時間讀蒙學,不如多做些更有意義的事。”
卓文宣臉色微沉,開口教訓道:“放肆,誰跟你說蒙學是浪費時間?蒙學的宗旨是教人學習正直的本性,從而形成完整的人格而立於社會,獲得做人的道理。
正所謂‘學無止境’,你雖然在太虛仙境學過一些知識,但這又不妨礙你蒙學。
豈不知讀過書的人就是比沒讀過書的人更有氣質更有涵養,而讀過很多書的人,也一定比只是讀過書的人要懂的更多,對於生活方方面面的理解也一定要更加深刻。
你要知道,‘學然後知不足’這不是玩笑話,我活這麼多年來,切身實際地感受到這句話是多麼有道理。
不要以為你神遊過太虛,就可以詆譭看不起蒙學。雖是蒙學,卻是啟迪智慧,開啟聖明的途徑。”
吳詠真是跟他說不通,於是正色問道:“叔父,若是我能證明,我的智慧已經夠用了,不需要再啟迪了呢?”
卓文宣一愣,不由自主地開口問道:“如何證明?”
“寫詩!”
詩是智慧之光,是抒情的語言藝術,卻不是表現感情的自然形態,它是透過詩人的把握和凝聚,讓詩的情思,蘊含著深刻的人生經驗或是新鮮的審美判斷。
不是任何人透過艱苦努力都可以成為詩人。也不是任何具有一定的文學素養和駕馭語言文字能力的人,便可以寫出優秀的詩篇。因此,一篇經久不衰的詩,肯定是詩人智慧的體現。
於是吳詠琢磨著寫什麼詩。與其說是寫,不如說是抄!後世能上語文課本的詩篇,哪個不是大浪淘沙留下的精品。隨便抄一首,保證會震驚當世。
但這不是他想要的結果,抄一首好詩震動天下更不可取。他現在只是想證明,自己有足夠智慧,抄的太經典,不符合他這個年齡,反倒落不了好。
吳詠想了想,正不知抄哪首詩才好時,忽然聽到幾聲鵝叫聲,心裡頓時有了計較。當下便一字一句,聲情並茂朗誦道: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吳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