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八寶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章 江南嶺南,魏宮蓮,紅豆八寶飯,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唐】韓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元熙二年東晉覆亡,這年南朝宋武皇帝劉裕建政,改元永初元年(公元420年),下令分南海、新寧2郡地域設立新會郡。
新會之名自此開始。
不過,遇風浪的馮業停下來的地方,可能靠近時年崇山峻嶺的嶺南,走出多少裡不見人煙的現實窘境,更不要說劉宋的官署衙門。
嶺南,原是指中國南方的五嶺之南的地區,是中國一個特定的環境區域。
這些地區不僅地理環境相近,而且,人們生活習慣也有很多相同之處。由於歷代行政區劃的變動,現在提及到嶺南一詞,多指代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五個地域。
當時地處江南的劉宋王朝連年征戰,實際管控的區域大概不曾覆蓋至此,或者不曾在意。
也就是當時相對偏僻,地廣人稀,不曾被朝廷開發的法外之地。直到唐宋,嶺南還是貶斥官員的一個地方。
與唐朝著名文學家韓愈同為唐宋八大家的宋官蘇軾,也曾被貶官,貶官至此,留下膾炙人口的詩作《惠州一絕\/食荔枝》。
原文如下: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蘇軾(公元1037年1月8日-公元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美食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
引碑入草開創者李志敏評價:“蘇軾是全才式的藝術巨匠。“
北宋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
江南好啊。
有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一生致力於老少咸宜的白話文文學推廣的白居易的詩作《憶江南》為證。
原文如下: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所以,馮氏這三百人遠離了夢想中的江南,來了現實中的嶺南。
嶺南古為百越之地,是百越族居住的地方。人生地不熟,是必須面對的現實窘境。
就此和北方的馮家失去聯絡。而他們自己,一開始可能也不知道來了哪裡。
終馮業一生都無法和北方的馮家聯絡上,或者說透過劉宋朝廷聯絡上他們,也就不知道其父馮弘和其他兄弟的境遇。
這一刻走下船的他們,面臨語言不通,甚至找不到當地人的窘境。
地廣人稀,叢林茂密,而樹林裡看上去都差不多的。有指南針,也在他們的航海地圖上找不到吧。
大概是相顧無言,一言難盡。
如果是荒山野嶺,樹上也許還有猴子探頭探腦,看著他們看個新鮮。
權當一樂吧。
“這是哪裡……”馮弘五子馮業等下了船,四處沒有人煙,不過新會這地方可能有成片野生的荔枝林,或者盧橘林,或者楊梅林。
“有人嗎?”
“這裡不是長江吧……”
“還在中土嗎,為什麼我有種不好的預感……這漂到哪裡來了。”
然後,從天而降的果子如雹子……抬頭看,樹上的猴子吱吱直樂,抓耳撓腮。
算是歡迎他們的到來吧。第一次看到這麼多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