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八寶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章 吐谷渾犛牛,魏宮蓮,紅豆八寶飯,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丹陽王劉昶回宋。來了魏,總是要一見的。
便也分管著了。這一回,原也是他在管,但宋人聘問。
原本也答應了送公主來。天子拓跋宏遂邀請宋使臣觀四月祭祀禮,便是太師馮熙接待了一回。
原還有宋人聘問等婚嫁事宜。卻不想,南齊代宋。
要宋的使臣先回國。連著恭賀魏天子拓跋宏太和元年親政的禮一起。
說是,他們自有安排。南朝宋升明年間(公元477年~479年),宋帝劉準派遣使者殷靈誕、苟昭先,出使北魏。
而公元477年,正是北魏太和元年,魏天子拓跋宏親政元年。據魏書記載:
“太和三年(公元479年),夏四月初一日,劉準派來使者朝貢。二十日,蠕蠕國派來使者朝貢。二十五日,高祖孝文帝來到嶂山。”
中國古代王朝對於各國朝貢交往極為看重,往往給予前來朝貢的國家使節封侯以賞賜和禮品,招待使節食宿,這就需要設定一個專門接待外國使節的機構,這個機構就是鴻臚寺。
鴻臚”一詞,解讀為“鴻,聲也;臚,傳也,所以傳聲贊導,故曰鴻臚”。也就是說,“鴻臚”代表著傳達資訊,指代的便是對外交往。
秦朝時期,設定典客負責對外交往事宜,漢武帝改為大鴻臚和大行令,也是位列九卿,掌管“九賓之事”。但此時的大鴻臚還沒有鴻臚寺。
據說,東漢白馬寺是鴻臚寺名字緣起,此後,這種負責外交事宜的國家機構,稱“寺”。直到隋朝,鴻臚寺制度才正式建立起來。
鴻臚寺曾被隋文帝併入太常寺,在煬帝時期又拎出來單獨設定,還設定了接待外國使節的四方館給鴻臚寺管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