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義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8章 洋浦軍校(一),組團穿越復興中華,聶義峰,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限制,要儘量採取齊射。”
“已經很好了!100米上看人,也就那麼一點兒!”有人拿手比劃。
吳桅放下槍,胳膊撐著講臺侃侃而談:“所以基於我們主戰步槍的效能,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教導團及後續組建部隊將是一種‘古今結合’的狀態,即同時具備19世紀、20世紀甚至21世紀軍隊的特點。既然是相結合,那我們首先要知道古今的不同,這就是今天要講的內容——19世紀的步兵分類及射擊方式。”
湯航趕緊拿出筆記本,比高考都認真。
吳桅開啟投影儀,展示ppt:“首先是步兵分類,18-19世紀的步兵以戰鬥方式不同,大體分為兩類——‘輕步兵’和‘線列步兵’。”
“輕步兵通常展開散兵線,掩護身後的線列步兵、吸引敵軍火力、干擾敵軍運動。線列步兵則要列成密集的戰列線,以高密度的火力殺傷敵軍。”
“在波瀾壯闊的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中,輕步兵和線列步兵都達到了歷史巔峰,同時也逐漸趨同。既可以看到拉開散兵線的線列步兵,也可以看到結成密集方陣的輕步兵——比如滑鐵盧戰役,英軍第95輕步兵團就結成密集佇列,對法軍老近衛軍發起刺刀衝鋒,而且還打贏了!”
許多人忍不住嗤嗤的笑:“穿越了還能乳法嗎?”
“活門步槍是單發步槍,因此在沒有自動火力支援又需要提高火力密度時,就必須形成戰列線。而當有自動火力支援,或需要填充較寬的戰線時,活門步槍的高射速、高精度的優勢,就可以大膽拉開散兵線。”
“總之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採取不同的隊形和戰術。不同的隊形和戰術,就會有不同的射擊方式,這就是我們要講的第二個內容——自由射擊和齊射!”
“報告!”湯航舉手,“線列步兵打齊射,輕步兵自由射,是這樣嗎?”
吳桅搖頭:“非也!大家存在一個誤區,齊射並不是一個高效的射擊方式,尤其是在你的兵員素質不高時。”
“實際上,無論是拿破崙的法軍還是同時期的俄軍、英軍、普軍,更偏向自由射擊,俄軍名將蘇沃洛夫元帥就是如此。他認為士兵自行瞄準目標和決定開火時機,可以提高殺傷效率、節約彈藥並且把因為緊張而帶來的動作不協調在編制內消化掉!”
“相比之下,反而是齊射需要極高的訓練水平,以達到裝填、瞄準、射擊的整齊劃一。”
“然而這是不可能的,即使是法軍的精銳部隊,也往往打不了幾輪齊射,就因為射擊頻率混亂而不得不轉入自由射擊。當然也有人偏愛齊射,比如法國的比若元帥。他本人還是團長的時候,與奧地利軍隊有過一次防禦戰。採用齊射之後立刻刺刀衝鋒的戰術,連續打退了奧軍三次進攻。”
“總得來說,蘇沃洛夫的觀點更加合理,而比若的觀點需要三個苛刻的條件:一、己方軍隊訓練充分,指揮員經驗豐富。二,憑藉掩體進行防禦作戰。三、敵人是傻子。”
“除了自由射擊和齊射,還有徐進射擊、徐退射擊,演化成了現代步兵的‘交替掩護’,只不過後者最小能以單兵為單位,而前者是整連、整營為單位。”
湯航聽得直呼開眼,這和他過去從電影上看到的樣子完全不一樣!
吳桅注意到了這個震驚的表情,明白他在想什麼,笑道:“其實許多誤區都要歸結於好萊塢——他們以一己之力帶偏了整個19世紀戰爭片的畫風。如果大家想透過影視作品瞭解那個年代的作戰樣式,我推薦蘇聯版《戰爭與和平》。毛子雖然糙,但在藝術上比美國人嚴謹得多。”
學員們低聲討論,吳桅見沒人提問,就切了幻燈片,繼續講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