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義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2章 林海行動階段性勝利,組團穿越復興中華,聶義峰,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少量的水利設施難以惠及所有耕地,大部分耕地都是單造田,有半年的空閒白白浪費。植期交叉混亂,種子混雜,施肥極少,至於病蟲害防治及排灌就更談不上了……
這一切都導致畝產低得可憐,平均僅30公斤,好田也不過50公斤——別說和現代化的洋浦農業示範基地比,就是和明清時期的江南比也低得離譜。
邱松明欲哭無淚:“這樣的耕地,和荒地有什麼區別?”
錢濤鬥志昂揚:“這時候才用得上咱們嘛!作為有穿越超能力的人,提高生產力水平,不就是來幹這活的嗎?我們359旅的精神,就是跑最遠的路、打最難的仗!”
會後第二天,錢濤提交了一份建設報告,執委會當天就調來了挖掘機、推土機、鑽井機等機械,還東拼西湊了一個屯墾連進駐長坡。
邱松明在本子上認真計算:“按照水稻施肥原則,畝產800斤需要純氮8-10公斤,畝產1000斤需要10-13公斤,畝產1200斤需要超過15公斤,這背後是龐大的化學產業!IGcc建設需要兩個兩年計劃,小合成氨至少需要一年,只靠堆肥達不到要求。沒有化肥,400公斤就是做夢!80年代,海南畝產也才200公斤左右……”
錢濤雖是獸醫,對種植業也略知一二。很多穿越眾這輩子都沒下過地,對農業的要求卻是嘴皮子一碰頂五噸金坷垃,他面臨的瞎指揮壓力一點不比工能委少。
邱松明把自己的報告交給錢濤:“從去年洋浦雜交水稻的收成看,並沒有達到預期。胡正山是搞農機的,太迷信雜交水稻,有些想當然。其實到了一個新環境,直接拿商業用種並不合適。種子對地域小氣候的要求很嚴格,一個地方能種另一個地方就未必,同一個地方,三百年後和三百年前也是兩回事,更何況還有農田水利、耕作技術、農業機械、化肥農藥的差異。”
錢濤秒懂:“你想建育種田?”
“對!我們必須根據本地條件,培育適合本地的新品種。這個過程,快則七八年,長則十幾年,需要耐心。”
“穿越通上的懂王們又要罵別人廢物啦!”
邱松明聳聳肩:“分問題怎麼看吧!說容易,拿過一個種在示範田種幾年,覺得不錯就可以推廣啦。說難,是要考慮到適不適合本地土壤環境、耕作條件。而且萬一引種不當,入侵物種破壞生態平衡,一百年後咱們在歷史課上絕對是大篇幅!”
“一切從簡吧!”錢濤笑道,“我是獸醫,不懂種地,靠你了。”
邱松明指向遠方的南泥灣三場:“我打算在這裡建立育種基地!你看,這裡依山傍河,可以防止串粉,土地較為分散,可以拿來做不同系的種田。”
“走,看看去!”
兩人一同驅車來到南泥灣三場。
邱松明跳下車,隨手把一個土壤速測儀插進了土裡。一通操作後,這個短粗的棍子發出了一聲響亮的“滴”。
看著顯示的數值,邱松明直咂嘴:“好傢伙,缺氮磷鉀……它還不缺啥?看來我們得狂撒金坷垃!”
“金坷垃好說,讓老胡馬上派人運!”
正說著,遠方突然傳來了嘹亮的歌聲,兩人一起尋聲望去。
“……當年的南泥灣,到處是荒山,沒呀人煙……如今的南泥灣,與往年不一般,不一般……又戰鬥來又生產,三五九旅是模範……”
錢濤眼睛一亮,dNA又動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